上訪不如上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9部分,解放戰爭,上訪不如上網,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地區的“大門”。所以;他要求東北野戰軍“在攻長春的三個月至四個月的時間內”;“必須同時完成下一步在承德、張家口、大同區域作戰;或在冀東、錦州區域作戰所必需的糧食、彈藥、被服、新兵等項補給的道路運輸準備工作”。
圍困長春的決策就此開始執行;關閉東北“大門”的設想被暫時擱置。
一個多月過去了;長春國民黨守軍沒有發生大變化的徵兆;據守瀋陽的衛立煌更是無論如何也不出動。
關內的中原戰場上戰事越演越烈;關外的東北戰區卻在僵持中寂靜無聲。
共產黨人的幸運是;蔣介石沒有認同美國人提出的國民黨軍從東北全面撤退的建議。三月八日;蔣介石就東北問題發表講話:“確保東北為國本所繫;政府具有最大決心;業已增調軍隊;加強軍事力量;局勢必將逐漸好轉。”
當從東北全面撤退的建議被拒絕之後;美軍顧問團團長巴大維曾向蔣介石建議;至少要將國民黨軍主力從長春撤退到瀋陽;這樣能夠集中兵力固守瀋陽和錦州一線。但是;東北“剿總”總司令衛立煌認為;長春必須堅守;因為長春可以牽制林彪部主力;使其不能集中兵力威脅瀋陽。——事實證明;即使林彪已經開始圍困長春;長春也能起到大量牽制東北野戰軍的作用;這一點在未來林彪大軍雲集錦州時衛立煌才會驟然明白。蔣介石也反對放棄長春;但是他的理由有點古怪:長春是滿洲的都城;放棄在國際上影響太大。——所謂“滿洲的都城”;是日本侵略中國期間的一場政治鬧劇;長春從來都不是“都城”;只不過曾經是一個全世界都不承認的“偽都城”;沒人知道蔣介石擔心的國際影響從何談起?
蔣介石與衛立煌都認為;東北不但必須堅守;而且能夠守住。衛立煌說:“目前東北確已面臨極艱苦之階段;但我軍兵力今後若集中;戰略方面採主動;戰術方面採機動;則東北戰局之扭轉並非難事”。但是;在如何死守東北的問題上;蔣介石與衛立煌矛盾尖銳。矛盾的核心正是毛澤東所擔心的:是否加強錦州方向的兵力。
蔣介石多次要求衛立煌打通沈錦線;將主力從瀋陽撤退到錦州。衛立煌一再拒絕執這一命令的動機令人費解。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衛立煌認為;從瀋陽向錦州的撤退行動;必然會給林彪帶來戰機;致使撤退中的國民黨軍遭到圍殲。衛立煌堅信;只要他不出擊、不移動;林彪就拿他沒辦法。蔣介石對於衛立煌的堅守不出、毫無作為憂心如焚。他在日記中寫道:“國軍若不積極出擊;作破釜沉舟之決心;則瀋陽二十萬之官兵皆成甕中之鱉。”
客觀地說;蔣介石雖然不同意從東北全面撤軍;但他作出的將國民黨軍主力從瀋陽撤至錦州的決定;在戰略上是有其合理成分的。蔣介石和毛澤東一樣把注意力集中在了錦州。一旦東北的“大門”錦州在手;就等於掌握了自由進出東北的權利。從國民黨軍的角度講;只要錦州不丟;不但可以把林彪的大軍關閉在東北地區;使之不能進入華北戰場;而且北可照應東北戰場、南可支援華北作戰;在全國戰場兵力已經匱乏的情況下;這似乎是唯一可行的戰略設想。
解放戰爭(Ⅱ)字數:3501 字號:大 中 小 但是;衛立煌就是不執行。
時間在來回爭執中流失;最後;蔣介石無奈地作出妥協;他放棄了將瀋陽國民黨軍主力撤至錦州的設想。六月;當東北野戰軍開始圍困長春的時候;蔣介石電告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兼錦州指揮所主任範漢傑:“東北之戰略要求在於固守目前態勢;使不再失一城一兵;即有利於關內作戰。”這是爭執之後一個不了了之的結局。
對於不久之後爆發的遼瀋戰役而言;蔣介石最終的妥協對於東北地區的國民黨軍來講是致命的。
七月;東北戰區依舊沉寂。
東北野戰軍仍在圍困長春;攻擊長春的時機仍然沒有顯現。東北軍區和東北野戰軍領導再次開會研究戰局;七月二十日;他們致電中央軍委:“最近東北局常委重新討論了行動問題;大家均認為我卻以南下作戰為好;不宜勉強和被動的攻長春。”南下作戰的具體目標是:義縣、錦西、興城、綏中和山海關。如果進展順利;“即進行奪取承德和打增援的戰鬥”;直至繼續南下配合晉察冀野戰軍“奪取張家口”。
二十二日;中央軍委回電林彪、羅榮桓、劉亞樓;行文中暗含著批評:“攻擊長春;既然沒有把握;當然可以和應當停止這個計劃;改為提早向南作戰的計劃。在你們準備攻擊長春期間;我們即告訴你們;不要將南進作戰的困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