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禎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六章 拜師學藝,明越坡,國之禎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次日一大早,在劉老爺的的親自主持下,舉行了一個簡單的拜師儀式。
拜師前,張然特地讓自己的女兒張思淑與劉聚、常遇春一起拜。
首先,由張然在前,劉聚等三人在後,向前晚趕製的張珏靈位跪拜。
張然雙膝跪下之後,後面三人也跟著跪下。
張然道:“不肖孫張然在此拜祭先祖,不肖孫未完成先祖遺志,且身受重傷,日後更是難以面對列祖列宗。但為了先祖遺志後繼有人,今天在此收下三個弟子:劉聚、常遇春、張思淑。期待這三個弟子日後能將張家的功夫發揚光大,並完成先祖遺志。”
拜完張然的祖父之後,張然端坐在首席。由劉聚、常遇春、張思淑三人再向張然行拜師禮。三人向張然磕頭之後,依次向張然敬茶,並從此改口稱“師父”。
按照古代拜師禮,此時三人應該還要向張然跪獻紅包和投師帖子等。但在這裡,這些就免了。
敬過茶,叫過“師父”之後,就由張然向這三人訓話,這三人當然還是隻能跪著。
張然訓話的內容大致就是:要繼承先祖遺志,將蒙古人驅逐出中華大地,讓漢人重新主宰自己的命運;學會了本領要走正道,不得輕易害人性命,要鋤強扶弱、除暴安良;要清白做人,刻苦學藝,不能辜負師祖及師父的期許等。
這套簡短的儀式完成後,也就算三人正式成為張然的徒弟。按年齡排序,劉聚是當之無愧的大師兄,常遇春自然就是二師兄,張思淑是小師妹。
剛開始學藝的新奇和積極性,是可想而知的。但真正要學起來也是十分單調乏味外加艱辛的。
好在這三人雖然偶爾也鬧著小情緒,但很快能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認真學藝。
包括年齡最小的張思淑,才六、七歲的年紀,沒有了母親,正是需要父愛的時候。但張然該嚴格要求的時候一點也不放鬆,小丫頭也掉過很多委屈的眼淚,但最終還是克服困難堅持下來了。
轉眼三年過去了,劉聚二十二歲了,常遇春十四歲了,小丫頭張思淑也十歲了。
經過三年的刻苦學藝,要說武功當然還是大師兄劉聚最好,畢竟他年紀大,以前的底子好些。
但要說到進步最快,那無疑是常遇春了。這小子的確是塊習武的好材料,領悟能力在三人中是最快的。
張然也相信,再過個三、四年,常遇春的功夫肯定會超過劉聚。
當然,張思淑的進步也是明顯的。但畢竟是女孩子家,體力還是受到限制。但在女孩中,那絕對是個佼佼者。
熟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雖然劉老爺子對於劉聚棄文從武並不反對,但二十二歲的小夥子還不成婚,那可是他不能容忍的。
好在劉聚十來歲的時候,就跟鄰莊王家定了親。王家的家境和劉家差不多,也是個不大不小的地主。王家的女兒比劉聚小三歲,但今年也十九了。
這十九歲放在現在算早婚,但在那個時候,不說是“剩女”,起碼也算是大齡女青年了。
就這樣,劉老爺和王老爺一合計,擇了個日子,就準備讓這二人成婚。
初時,劉聚還有點不情不願,認為自己年紀還不算大,這一結婚一生小孩,會耽誤了自己學功夫。
但劉老爺子的態度很堅決,師父張然也支援他成婚。最後,沒辦法,在一個黃道吉日,他就和王氏拜堂成親了。
但成親之後,情況就不一樣了。這王家姑娘長得的確漂亮,劉聚恨不得一天到晚和他纏綿在一起。
這樣一來,劉老爺子當然是高興,他可是一天到晚就盼著抱孫子呢。
張然雖然對劉聚有些看法,但他畢竟也是過來人,知道這二十多歲的小夥子正是血氣方剛的時候,只要不太出格也是可以接受的。
就這樣,又過去了兩年。十六歲的常遇春和二十四歲的劉聚功夫已不相上下了。
再過了一年,劉聚喜得貴子後,學功夫的勁頭就更趕不上常遇春了。這大師兄的武功與師弟比起來,就只能望其項背了。
好在張然也是個心胸開闊之人,對這些事也很快就釋懷了。
畢竟常遇春才是他當初最看重之人,而且以他現在的功力及學藝的勁頭,再過個四、五年,到得二十歲的時候,必定能成為名震一方的人物。就是和他張然自己比起來,他有時候也覺得有點自愧不如。
就在張然認為,自己會在劉家了此殘生的時候,事情又發生了重大的轉變。
這時已是張然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