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禎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章 龍捲風?,明越坡,國之禎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隨即我從上衣口袋裡拿出手機準備給衛生院打電話,但還沒去翻通訊錄,我就停下了——沒訊號,一格訊號都沒有。
但我還是堅持翻出了衛生院的座機號碼,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態度撥了出去。
但打不出去,手機螢幕顯示:不在服務區!連著試了幾次,給不同的號碼撥電話,都是一樣。
我稍微整理了一下思緒,看來一切只能靠自己了。
我當即作出了下一步的計劃,先騎著摩托車繼續向前走,看看前面是什麼情況,因為後面已經回不去了。
我扶起了摩托車,發動後緩慢地前行。約行了不到一公里,這座高度較矮、坡度較緩的山就要繞過去了。前面的路是從另一座山的山腰穿過去的,估計情況不樂觀。
我還是繼續向前,進入了另一座山的山腰上的公路。剛開始,路上零零星星的有幾個滾落的石頭,我一一避了過去。但後來石頭越來越多,摩托車無法前行了。
“怎麼辦?怎麼辦?”
此時,我腦袋裡只有這三個字。
我坐在滾落的一個大石頭上,思考了約幾分鐘,立即做出了一個決定――一定要走出去!一切靠自己!
我開啟摩托車的貨箱,先把那些幫別人帶的藥品和食物放進了我的揹包背在肩上,然後巡診箱和水袋一左一右挎在肩上。
夠沉的,少說也有20多斤。但這都得帶,食物、水是必不可少的,還不知幾天才能走到下個村落。
巡診箱和裡面的東西,再加上那些藥也得帶,估計到了村莊,這些東西都很有用,說不定還要靠它救命呢。
在我的記憶中,到下個村落的路才走了約三分之一,還要一直向東南方向走。
往回走雖然路程較短,但後面的山較陡峭,估計崩塌得厲害;往前走的話,雖然路程遠些,但前面的山矮些,遭到的破壞肯定小些,路應該好走些。
現在公路已經不通了,我大致辨別了一下方向,決定先向這座山的山頂爬,到了山頂說不定手機會有訊號呢。
即使沒有訊號,到了山頂看得遠,才好規劃下一步的路線。
說幹就幹,我揹著20多斤的東西開始爬山了。
爬山也是有技巧的,總不能看見山頂就爬吧。這地方荒蕪人煙,山上沒有路,我得找坡度緩的地方爬。
就這樣,我爬一陣、觀察一陣,一座離我出發地落差約兩百米的山包,我愣是爬了1個多小時才到山頂。
到了山頂,我一屁股坐下來,將身上背的東西卸下來,大口喘著粗氣。
然後,我掏出手機一看,4點鐘了。但手機依然沒訊號,試著撥了個電話,還是顯示不在服務區。
看來指望救兵是沒戲了,只能靠自己啦!
我站在山頂喊了幾嗓子,算是給自己鼓勁,也是期望著能有奇蹟出現——有人聽見了,來救我。
我坐在山頂看著東南方向,確定了下一座要翻的山包,然後看好了下山的路線。稍做休息,喝了點水,就要準備向下一個目標邁進了。
我重新背好東西,整理好行裝,就開始下山了。
俗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這次我可是深深地體會到了下山的不易。
由於根本沒有路,只能盯著目標方向往前走,準確地說不叫走,叫滑。
就是屁股坐地上,雙手撐著後面,雙腳在前向下滑。遇到坡度稍緩的地方,才可以站起來,那也沒辦法走,只能是小跑帶跳躍。
雖然下山的路不好走,不過比上山可快多了。上山我用了1個多小時,下山才半個小時。
還不到5點鐘,我就快到山腳了,也就是兩座山的交匯處。
因為在四川也生活了快兩年了,對這裡的地形地貌大致也有了一些瞭解。
一般在兩座山之間,相連的部位,肯定有一條溝。如果山體內水源含量豐富或者有地下水,那一般這條溝會有水四季常流,有時還會形成小溪小河。如果山體內水源含量很少,那一般這條溝要汛期才會有水,枯水季節是乾涸的。
快到山腳了,沒有聽到流水聲,我估計這不是一條四季有水常流的溝了。
但到了山腳地帶,植被卻變得茂密起來,灌木叢生,很難找到路。
我左右稍微觀察了一下,找了個灌木叢稍微稀疏的方向走去。應該算是連鑽帶爬,我已進入灌木叢深處,按剛才目測的距離估算,小溝馬上要到了。
一路上,不時被小樹枝勾住了我的揹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