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禎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四十七章 還得堅守一個月?,明越坡,國之禎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雖然我知道洪都不會失守,可是其他人都不會像我這麼想呀!他們都認為應該立即派人出城嚮應天求救。朱文正、鄧愈、趙德勝、薛顯,包括陳維林都認為應該派人嚮應天求救,我一個人反對也是沒有什麼用。
最終,陳維林臨時制定了一個聲東擊西的出城方案,在會上得到大家的一致贊同。
胡美的部隊就駐紮在洪都城南的鳳凰山一帶,如果咱們的人要出城,當然首選就是從進賢門出去,只要衝到了鳳凰山一帶,就有了咱們的人接應。
但是,陳維林決定要反其道而行之,咱真正出城去應天求救之人反而是向北行。洪都的北邊都是漢軍的地盤,漢軍絕對不會想到,路咱們的人會走這條路。
雖然這個辦法是可以出乎漢軍的意料,但是要透過洪都北邊層層漢軍的封鎖又談何容易呢?陳維林的方案就是走水路,順贛江泅渡而下,入鄱陽湖。只要入了鄱陽湖,送信之人就可以扮作普通民眾,大搖大擺地透過漢軍的地盤兒了。
在這裡有一個關鍵的問題就是,誰執行這個泅渡的任務呢?雖然特戰隊員是訓練過泅渡這個科目的,但要在贛江中透過漢軍的層層封鎖,那也是一項十分艱鉅的任務。
這時,陳維林提出了一個人選。這個人就叫張子明。
據陳維林介紹,張子明出身漁家,從小在江中長大,水性十分好。要單論水性,張子明算得上是總共一百多名特戰隊員中最好的了。
另外,張子明還有一個優勢,就是還粗通文墨。進入了漢軍統治區,扮作一個書生什麼的,跟別人攀扯兩句,也不至於露餡兒。
因為在那個戰亂年代,除開商人、和尚、學子、乞丐一類的人物,普通人是不會成天沒事兒到處亂跑的。
一般深入敵佔區偵察,扮作和尚、乞丐是最常見的。當然,為了防止敵軍奸細,大家對和尚、乞丐的盤查也是最嚴格的。
而扮作商人,從道理上難以講通。因為沒有幾個商人不怕死,明明知道前面在打仗,還拼命往前湊。
反而是扮作普通書生,最容易矇混過關。因為那時的大頭兵基本都是文盲,你讓他扮書生,別人稍微一考究,他立馬就會露餡兒。
所以,陳維林建議讓張子明利用夜色掩護,從廣潤門的水關偷偷潛出泅渡。以張子明的水性,只要嘴中叼上一根蘆葦管什麼的,可以在水下潛上兩、三里路才需露個頭,換口氣。
當然,為了配合張子明的泅渡,咱們還得有模有樣地在進賢門假裝派人突圍,以此轉移漢軍的注意力。
五月二十三日夜間,陳維林帶著十名特戰隊員偷偷溜下進賢門邊的城牆,悄悄地摸向漢軍的前哨陣地。
對於這種出城騷擾活動,特戰隊員自然是輕車熟路,摸掉了漢軍兩個哨所,解決了六名漢軍哨兵之後,陳維林讓特戰隊員在接近這兩個哨所的兩頂帳篷邊放了火。
看著火勢起來了,陳維林立即帶人後撤。這火一燒起來,漢軍計程車兵立即察覺了。
因為那帳篷裡都睡著漢軍士兵,還是救火、救人要緊,漢軍兵士也顧不上出城偷襲的陳維林他們了。因此,陳維林他們從容地退回了洪都城內。
與此同時,張子明悄悄地從水關上溜了下來,潛入了贛江之中。
進賢門外遭受城內守軍襲擾,死傷了幾名漢軍士兵的訊息迅速傳遍了整個圍城漢軍的軍營。各營軍官迅速清點人員、裝備,防止有人被襲擊還不知情。
就這麼一折騰,張子明已從廣潤門外的贛江中潛出了約兩裡地。到了天明,張子明已到了離洪都新城門外的十多里地遠的地方。
因為仍然有漢軍的層層封鎖,張子明沒有繼續趕路,而是潛伏在蘆葦叢中休息。畢竟折騰了一晚上,需要恢復體力。
如此晝伏夜出,到了五月底,張子明終於在安全透過鄱陽湖後,在湖口登上了一條貨船。
此時的張子明一身書生打扮,號稱是去應天省親,誰能想到,他就是洪都城內派出去求救的送信兵。
六月初十,當張子明站在朱元璋面前時,朱元璋還有些詫異,朱文正這小子怎麼派了這麼個人來應天求救?
因為張子明覺得以這身書生打扮站在朱元璋面前,有些手足無措的感覺。正是張子明的這種不自在,讓朱元璋覺得,這個送信人儼然就是個新兵蛋子。派個新兵蛋子來傳遞重要軍情,朱元璋覺得侄子朱文正這事兒辦得有點兒不靠譜。
要不是因為這人隨身攜帶著蓋有大都督印的求救信,朱元璋絕對不會想到此人是朱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