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禎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三十二章 智取衢州,明越坡,國之禎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九月初四日傍晚,傅友廣突然來找我。
我一聽說他來找我,心裡就是一驚。這哥們兒一般沒急事兒不會來找我。
上次來找我就是陳叔明大哥被追殺得走投無路,他帶著人來找我。這次指不定又是什麼大事兒。
我也顧不上客套,也不問他有沒有吃飯什麼的,立即拉他進了書房。
傅友廣當然也是與我不講客套,開門見山地就跟我說了一個重大的訊息:趙普勝死了!
聽聞這個訊息,我也是大吃一驚。
趙普勝是徐壽輝麾下“四大金剛”之一,長年駐守安慶、池州一線。也就是說,徐壽輝在東線與朱元璋對峙的最前線,就是趙普勝在全權負責。
現在趙普勝死了,怎麼死的?
傅友廣立即給我講起了此事的來龍去脈。
這事兒還得從朱元璋的反間之計說起。
當初,因為趙普勝早年間與廖永安、廖永忠兄弟及俞廷玉父子之間有舊情。在襲取樅陽之時,俞家父子故意去勸降趙普勝。
當時的效果是拖住了江面上的趙普勝,使朱元璋部順利地奪取了樅陽之地。
但這俞家父子勸降之計更深遠的效果,就是讓天完政權內部對趙普勝產生懷疑。現在這個效果就體現出來了。
陳友諒欲取代徐壽輝,首先得剪除他的左膀右臂。
徐壽輝帳下“四大金剛”為鄒普勝、丁普郎、趙普勝、傅友德四人。
這四人之中,丁普郎、傅友德均為陳友諒舊將。因二人作戰勇猛,加上陳友諒的極力推薦,因此受到徐壽輝重用。
真要說起來,這“兩大金剛”還算是陳友諒的人。至少在陳友諒與徐壽輝發生火併的時候,這二人應該不會公然反對陳友諒。
真正算得上是徐壽輝嫡系、且與陳友諒沒有瓜葛的就只剩下鄒普勝、趙普勝二人了。
鄒普勝是湖北麻城人,鐵匠出身。當初徐壽輝準備造反的時候,就是鄒普勝替他提供兵器。
徐壽輝稱帝之後,感念昔日這位兄弟的恩情,便封其為太師。
論資格,鄒普勝是“四大金剛”中最老的一個。但要論行軍打仗的水平,他可是最菜的一個。
也正是因為如此,徐壽輝建立天完政權之後,鄒普勝一直貴為太師。但並未裂土封疆,為其鎮守一方。
趙普勝就不一樣了,他是安徽廬江人,早年在巢湖一帶與廖家兄弟、俞家父子為伍,後來才投奔徐壽輝。
但趙普勝能位列“四大金剛”之一,那絕對靠的是實力。
徐壽輝之所以讓趙普勝帶兵鎮守安慶、池州一帶,一是因為趙普勝打仗有一套;另外,也是因為他是安徽人,對這一帶地形熟悉。
可以說,徐壽輝的這個安排是十分正確的。自從趙普勝鎮守天完政權的東線以來,朱元璋可是沒佔著什麼便宜。
即使是派出徐達這等千古名將,也沒撈到什麼太多的好處。也正是因為如此,朱元璋才用了反間之計。
要說朱元璋的這個反間計能夠成功,那也真是時也、命也!
因為,陳友諒也想利用這個反間計做點文章。
剛才已經分析過了,陳友諒想剷除徐壽輝的左膀右臂,最應該下手的目標無疑就是趙普勝了。
正好,朱元璋又弄出了這麼個反間計。不知道是陳友諒真的“中計了”呢?還是陳友諒在“將計就計”?
陳友諒自倪文俊欲取徐壽輝而代之事敗,當機立斷,殺了倪文俊,自稱宣慰使,不久又自稱平章政事。
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陳友諒率軍攻克龍興(今江西南昌)。
此時,徐壽輝有了遷都龍興的想法。
從當時的戰略局勢分析,元軍主力在北方,漢陽所受到的元軍軍事威脅無疑比龍興要大許多。從這一點來看,徐壽輝萌生遷都龍興的想法也說得過去。
但從政治鬥爭的角度來分析,徐壽輝意欲遷都龍興,又讓人無法理解。
畢竟倪文俊死後,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陳友諒就是一個新的“倪文俊”,他與徐壽輝遲早得攤牌。
既然陳友諒遲早得與他撕破臉,他為什麼還要遷都到陳友諒的地盤上呢?
待在漢陽,雖然受到的北面元軍的威脅更大,但他至少還是天完政權的“一把手”;一旦到了陳友諒的地盤上,他頂多也只能做個傀儡。
歷史上曾經發生過許多這樣的事情,讓我們覺得無法理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