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禎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二十章 易守難攻的衢州城,明越坡,國之禎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二天上午,李善長的人果然將他親筆簽署,並加蓋了吳國公府官印的協議送到金大富這裡來了。
我和劉聚大哥等人又是細細將這份開發協議看了一遍,才讓金大富將這份協議收好。
杜黑子已迅速回錐子山,準備組織人手來應天施工了。
金大富、馬振宇他們也有得忙了,那些承包出去的工程,就得靠他們幾個來監管了。
劉聚大哥本想著與杜黑子一道回錐子山,我還是勸他在應天多待幾天,下一趟山也不容易。山上有天狼特戰隊的人幫忙看著,也出不了什麼問題。
接下來的幾天,那七位老闆出陸續帶著人開始施工了。
我也是即時通知了朱同,讓他隔一天就到金大富這裡來,跟著他們一起去監督施工,讓他長些見識。
到了八月初,劉聚大哥再次提出要回錐子山。
我當然是再次極力挽留,加上霏兒、思淑、藍玫她們也勸王氏在應天多玩幾天,好歹也過了八月十五的中秋節再走。
那小劉才更是不願意回錐子山,扯著劉聚大哥的袖子,一個勁兒地說要吃了月餅再走。
如此一來,劉聚大哥再次答應我們在應天多逗留幾天。不過他也把日子定下來了,八月十七日一早,就從應天出發,回錐子山。
中秋節馬上要到了,就在中秋節即將到來之際,又一個好訊息傳回了應天。
常二哥在上個月底拿下了衢州。
這個訊息最先是從岳父大人朱老爺子那裡得來的。後來,我們專程去找了李善長。一些常二哥取衢州的細節,李善長更加清楚一些。
攻取衢州之戰,在六月份就打響了。
常二哥領兵先取了衢州東邊的龍游城,帶領數萬人馬直逼衢州城下。
據說,常二哥取下龍游城之後,也是一時興起,吟詩一首:“策蹇龍游道,西風妒旅袍。紅添秋樹血,綠長旱池毛。比屋豪華歇,平原殺氣高。越山青入眼,回首鬢須搔。”
雖然常二哥是豪氣十足,但兵臨衢州城下之時,他就發現了問題的嚴重性。
元軍之所以將衢州城作為一個重要的軍事堡壘是十分有道理的。
在唐朝之前,這衢州還只是一個縣。當然,當時的衢縣縣城也是有城牆的,只不過那規模肯定是不大。
唐朝的時候,將衢縣的規格提高,正式設立了衢州。
唐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衢州發大水,原先的城牆被大水給沖毀了。水災過後,當時唐朝的衢州駐軍重修了衢州城牆,這一次重修,規格可是比原先的老城牆要高了不少。
到了北宋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十二月,方臘起義軍攻陷衢州,衢州城牆再次毀於戰火。
第二年,也就是公元1121年,方臘起義失敗,方臘被擒,後遭殺害。衢州迴歸宋朝,當地郡守再次修築衢州城牆。這次重修衢州城牆,從本質上講,應該算是一次大規模的改擴建工程。
這次的衢州城牆重修,在舊城牆原有的六門之上建設了城樓,提高了衢州城的防禦功能。不僅如此,這次重修,還挖了城內河,並開鑿城壕,把烏溪江的水引了過來,自此衢州便有了護城河。
當時的護城河環衢州城北、東、南三面,而且與衢江相通,如此一來,船隻可以從衢江航行到衢州城下,透過衢州城下的水門洞,可以到達城中各處。自從有了護城河,這衢州城的城防就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
據史料記載,北宋年間這次重修,新修的城牆高約一丈六尺五寸,寬約一丈一尺。如果用現代的長度單位換算,也就是這城牆高約5米,寬約3米5。這在冷兵器作戰的時代,絕對算得上是城堅池深了。
到了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元朝統治者在各地農民紛紛起義的大背景下,不得不開始考慮一些戰略防禦之事。
這衢州城因為自古以來就是軍事重鎮,自然是得到了元朝統治者的重視。這一年,衢州城牆再次經過了修整。
元末的這次修整,讓衢州城的防禦強度在北宋那次修整的基礎上,再一次得到了提升。經過元末這次重修,衢州城設有六座城門。
東邊的城門當時稱為“迎和門”,也就是如今的衢州城東門。
南邊的城門當時稱為“禮賢門”,也就是如今的衢州城大南門,也被稱為通遠門或光遠門。
西邊的城門當時稱為“航遠門”,也就是如今的衢州城大西門,也被稱為水亭門或朝京門。
北邊的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