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禎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三十二章 馬屁精,明越坡,國之禎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元璋決定從戰略戰術上來反駁常遇春。

對於徐達和常遇春所說的廬州兵力強大,難以攻下這一條。朱元璋反唇相譏,說徐達和常遇春這次怎麼這麼慫包,連廬州都不敢去打?

為將的最忌恨別人說他是慫包。朱元璋這一反唇相譏,讓常遇春心頭就冒火。

朱元璋的話還沒說完,常遇春就漲紅了臉說道:“在下絕非貪生怕死之輩,只是不想誤了大事。如果吳國公大人認為在下是貪生怕死,在下願立即帶兵奔赴廬州!”

常遇春話音未落,朱元璋就猛地一拍帥案,大叫一聲:“好!”

說完,朱元璋就當即決定,此次進攻廬州還是由常遇春擔當行軍先鋒,讓其迅速整頓兵馬,只待一聲令下,部隊立即開撥。

直到這個時候,常遇春才發現,上了朱元璋的當了。朱元璋這一激將,他沒忍住,說自己不怕打廬州。這下倒好,自己成了進攻廬州的先鋒了。

不待常遇春辯解,朱元璋立即問眾人道:“常將軍自請先鋒,其他人還有誰有意見嗎?”

在座眾人到了這個時候都已看出了端倪,朱元璋這次是“王八吃秤砣——鐵了心了”要攻打廬州了,還有什麼好說的呢?

但是,此時還是有一個人站了出來,表示堅決反對。這個人朱元璋可是早就料到的,這個人正是劉伯溫。

當初救援安豐,劉伯溫就反對,還私下跟他分析,不救援安豐,正好是藉機完成除去韓林兒、劉福通的大計。

在那一場二人的私下交流之中,劉伯溫的底牌讓朱元璋看得乾乾淨淨。朱元璋心如明鏡,劉伯溫的這點厚黑之術,比起自己來,還是差了一個檔次的。

當時,朱元璋趁機給劉伯溫上了一堂“忠君愛國”的政zhi課,大大提升了自己在劉伯溫及世人面前的光輝形象。

這一次,劉伯溫再次站出來反對進攻廬州,朱元璋早就想好了應對之策。

朱元璋告訴劉伯溫,當初陳友諒大軍壓境應天,應天諸將人心惶惶,甚至有不少人準備跑路。可就是在那個關鍵時刻,他劉伯溫以一介書生形象,向世人展示了他與應天共存亡的決心。那是何等感人!

今天的這個局面,難道比當初應天被大軍壓境的局面還糟糕嗎?他希望眾位要團結起來,不要被困難嚇倒。

另外,朱元璋還告訴眾人,陳友諒也不過如此。如果他真的要趁我們進攻廬州之際對我們下手,早就在我們馳援安豐的時候就下手了。

可直到眼下,陳友諒還是沒有任何動靜。這說明什麼?這說明陳友諒也是浪得虛名,跟張士誠一樣,也就是個鼠目寸光之輩嘛!

當時,朱元璋對陳友諒的那一番分析,就只差一句話了:跟我老朱相比,陳友諒這小子還嫩了點兒。

連徐達、常遇春這兩大王牌,外加劉伯溫這等能言善辯之士都無法說服朱元璋,讓其放棄進攻廬州的計劃,其他人還能怎麼樣?

三月底,朱元璋的部隊打響了進攻廬州的戰役。

當這個訊息於四月初傳到江州的陳友諒耳中的時候,陳友諒終於是開心地笑了。他等了許久的機會,終於是來了。

早在朱元璋馳援安豐之際,陳友諒麾下諸將就建議他立即進攻洪都。

陳友諒表現得很淡定,他讓諸將稍安勿躁,立即做好進攻洪都的一切準備。至於何時進攻洪都,只待他一聲令下。

因為陳友諒心中很清楚,朱元璋救援安豐之戰,必定是一場速戰速決的戰鬥。不論救援安豐成功,還是失敗,張士誠的大軍都不可能在安豐立足。

陳友諒必須要讓朱元璋與張士誠處於一場勢均力敵的較量之際,他再出手直取洪都。他要讓朱元璋想分身來援洪都,都沒有這個機會。

事情的發展果然如陳友諒當初預料的一樣,張士誠的部隊攻破安豐之後,只是搶掠一番,便迅速退出安豐。雙方的部隊幾乎沒有形成大規模地作戰。

雙方都未傷元氣,他陳友諒怎麼可能從容地進攻洪都呢?

現在,朱元璋兵發廬州,對於陳友諒來說,那是個天賜良機。

廬州城池堅固,張士誠有重兵把守,怎麼會輕言放棄?而朱元璋一旦兵發廬州,那就是開弓沒有回頭箭。不可能打個兩、三天,一看攻不下就撤退。那樣的話,他朱元璋的面子又往哪裡放?

也就是說,這場廬州戰役不論誰勝誰敗,朱元璋都是不可能速戰速決的。

陳友諒當機立斷,讓諸將迅速整頓兵馬,立即殺向洪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捕快從喝酒開始

百里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