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禎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七十二章 病貓發威,明越坡,國之禎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如此高規格的會議上,象這種定調子的發言,必須要有些資歷的人物出面,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如果可以隨便找人的話,那他就直接點名讓朱文正、沐英發言了。

朱文正、沐英這兩個子侄在這段時間多次向朱元璋表明了心志,欲與應天共存亡。但這兩人資歷不足,發表的意見很容易遭到其他官員的反駁。如果朱元璋讓這兩個小子率先發言,肯定是不合適的。

本來這個任務,朱元璋最開始是準備交給李善長的。但李善長不接這個活兒,沒辦法,只好交給徐達了。

徐達向來慎重,這麼大的事情,突然被點名讓發表意見,他真是沒想到。

既然朱元璋讓他出乎意料,那好,徐達也讓朱元璋出乎意料一回。

徐達只好說道,眼下局勢複雜,東有張士誠、西南有天完軍。一招不慎,可能滿盤皆輸。這事兒還得大家一起好好議一議。

你看看這徐達,真是讓朱元璋出乎意料。本來指望著你幫忙定個堅守應天的調子,你老人家倒好,把這皮球又踢回來了。

朱元璋臉上這下難看了。

徐達這話一出口,李善長跟著補了一刀,說道:“的確如天德將軍所說,這應天的戰局危急,稍有不慎,後果可能不堪設想。”

朱元璋的臉上更難看了。

徐達、李善長的話一說完,那些“主和派”、“逃亡派”紛紛出來發言了。什麼應立即派人去太平跟徐壽輝言和、暫時避敵鋒芒撤出應天的言論就都出來了。

其間,只有常遇春、朱文正、沐英三人偶爾反駁這些人幾句。但這三人資歷不夠、威望不高,他們的意見反而遭到了“主和派”、“逃亡派”的集體奚落,說他們三個是不知天高地厚,逞匹夫之勇。

朱元璋此時不光是臉上難看了,他已經氣得雙拳緊握了,他恨不得一拳砸在帥案上,把剛才這些人給狠狠地臭罵一頓。

但朱元璋是一個十分理智的人,他“嘿嘿”一聲冷笑,繼續環視著今天與會的眾人。他倒要看看這些人中,到底有幾個人能跟朱文正和沐英一樣,能夠跟他一起,與應天共存亡的。

朱升、耿再成、邵榮、馮國勝、李文忠。。。。。。

朱元璋最後將目光停留在了劉基身上。

為什麼會停留在劉基身上?

因為他只在劉基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今天在場的人中,那些“主和派”、“逃亡派”一副盛氣凜然的樣子。常遇春、朱文正、沐英三人卻是針鋒相對,一臉的不服氣。

李善長、徐達、朱升,包括李文忠在內,都是面無任何表情,一臉的嚴肅。好像今天的這場爭論與他們無關似的。

惟有劉基是緊咬牙關、雙拳緊握,似乎要與人打架的樣子。

這不應該呀?

在朱元璋的認知中,這劉基也就是在福建、浙江那一帶有些清名,被耿再成當成人才帶回了應天。要說他也來應天有些日子了,也沒看見過他什麼時候發表過驚人的高論。

往日裡,這劉基展現在世人面前的,也是一副文人的風範。說得好聽一點兒,那叫儒雅;說得難聽一點兒,那叫軟蛋。

可今天是怎麼回事?

這個平日裡的病貓難道要發威了?

朱元璋覺得好奇。

為了揭開這個謎底,朱元璋故意清了清嗓子,讓眾人都禁了聲。然後說道:“劉基,看你那樣子,是不是有什麼話要說呀?”

劉基就等著朱元璋這句話呢!

聞聽此言,劉基提高嗓門說道:“啟稟吳國公大人,在下認為今天在會場上那些說要與天完軍議和、說要放棄應天的人都應該統統殺掉!”

劉基此言一出,不光是眾人一片譁然,連朱元璋都吃驚不小。

劉基繼續說道,你們這些人,平日裡食著吳國公大人的俸祿,真到了生死的緊要關頭,你們卻打起了退堂鼓。

大家天天都在談論著“忠”和“義”。此刻我想問你們,你們身上的“忠”在哪裡?“義”又在哪裡?

跟天完議和?這是好聽的說法。

更加直白的說法,就是向天完稱臣。

我想請問各位,向天完稱臣之後,徐壽輝和陳友諒還容得下咱們的吳國公大人嗎?

站在你們那些“投降派”的立場,向天完稱臣,無非就是換個主子而已。可要站在吳國公大人的立場,這就是生與死的問題。

劉基的短短几句話,直接是把在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天怮

秋暝

天武霸尊

十九道

漢末沉浮記

何子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