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禎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六十三章 六脈神劍是假的?,明越坡,國之禎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那都是兄弟,我絕不會放下任何一個人不管。
阮正倫和阮其防對我們的那兩支火槍倒是十分感興趣,一個勁兒地問我們這是什麼東西。
一兩句話我也跟他們解釋不清楚,只說這是我們中原人發明的一種遠端攻擊武器。
我又檢查了三個受傷的兄弟的情況。還好都只是些皮外傷,阮正倫準備的有一些簡單的『藥』品,稍微處理一下傷口,沒什麼事兒。
吃晚飯的時候,黎正阿和範巨論給我們講了許多關於夷族人的事情。比如他們很信鬼神啦,不吃狗肉啦,還有一些其他風俗習慣。
最後,他們兩個也告訴我,今天那曲比加措請我們去他們部落作客應該還是十分誠心的。
我只好尷尬地笑了笑,說當時也不瞭解這些人的底細,怕中了這些人的『奸』計,所以沒有答應那曲比加措。
第二日,我們繼續行軍,一路無話。
十一月初八,我們就到達了陽城堡。
這陽城堡就在滇池之南,在唐代之前稱之為滇池縣,唐朝的時候稱之為晉寧州。
陽城堡這個地名的由來,還得從大理國說起。
唐朝滅亡之後,就進入了混『亂』的五代十國時期。
公元937年,後晉通海節度使段思平聯合洱海地區貴族高方、董伽羅滅了大義寧國,定都羊苴咩城(今雲南大理),國號“大理”,史稱“前理”。
當時的大理國疆域覆蓋今中國雲南、貴州、四川西南部,以及緬甸、寮國、越南北部部分地區。
這晉寧州當時就屬於大理的地盤,被改稱為陽城堡。
段氏建國大理之後,經數代相傳,朝中大權逐漸被高氏一脈控制。
公元1080年,楊義貞發動政變,殺大理國君段廉義而自立,改元德安,號“廣安皇帝”。
高氏一系的領頭人物高智升,派兒子高升泰帶兵討逆,誅殺楊義貞,擁立段廉義的侄子段壽輝為大理皇帝。高智升自任布燮(宰相),以兒子高升泰為繕闡侯。
自此高氏父子在大理國權傾朝野,搞得段壽輝和他的繼任者段正明都很害怕,先後避位做了和尚。
大理段氏,從此淪為高氏傀儡,直至大理亡國。
公元1094年,時任宰相高升泰篡位,廢段正明,自立為王,改國號“大中”。
公元1096年,高升泰病逝。
由於雲南諸部的反對,高升泰臨終前囑咐其子高泰明還政段氏。於是高泰明擁立段正明的弟弟段正淳為大理皇帝。
由於段氏政權中斷過,故從段正淳起的大理國史稱“後理”。
段正淳雖然是後大理國的皇帝,接受高氏歸還的政權。然而高氏在朝廷仍有很大的勢力,當時大理國的宰相皆出自高氏之門。
段正淳最後在1108年時讓位給其子段譽,自己出家為僧。
段譽為大理國第16代國王,直至南宋高宗紹興十七年(公元1147年)禪位為僧。
這個段正淳、段譽父子就是金庸先生的小說《天龍八部》中的兩位風流人物。
只不過,現實中的這對父子皇帝並不象小說中那般風流瀟灑,也不會什麼“六脈神劍”。
他們段氏一脈不願當皇帝而去出家,也並不是因情所困,而是忌憚高氏一脈的勢力,不得已而為之。
熟悉政治的人都懂得政治其實就是一個平衡的過程。
如果各方勢力都能達到平衡,那就是一個安定團結的大好政治局面;如果不能平衡,那麼,什麼政變、謀反、叛『亂』之類的事件都會接踵而至。
大理的段氏本應是大理國真正的主人,但由於高氏一系勢力實在太強,導致段氏大權旁落。
為了謀求政治上的平衡,讓段氏、高氏不至於徹底撕破臉皮、兵戈相向,這大理國的皇帝便想出了一個讓雙方都能接受的辦法。
這個辦法便是段氏的國君到了一定年齡立即禪位,自己則出家為僧。
因為禪位之後,新上任的君主要想真正能夠掌握大權,甚至能夠與高氏一脈匹敵,那是需要一個時間積累過程的。
在大理國內,肯定還是存在反對高氏的力量。
只是這種力量要想與新上任的君主結合在一起,並在新君主的扶持下逐漸壯大,達到能與高氏一脈一較高下的地步。三、五年的時間肯定是做不到的。
想想幾百年後的一代聖君康熙皇帝。八歲登基,直到十四歲才剷除了權臣鰲拜及其餘黨,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