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禎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五十一章 朱文正要了個先鋒官,明越坡,國之禎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蘭兒早已給孩子想好了名字。她說思淑的兒子叫季犛,寓意著這孩子象個小犛牛一樣健康;她的兒子就叫季貔,寓意著這個孩子就象一隻上古小神獸,將來可以大殺四方。
雖然我覺得這個貔字不太好,太過張揚。但蘭兒喜歡,就由得她了。
況且這貔貅也是一種招財、進財的神獸,想想也不錯。
這年的六月底,註定了是一個忙碌的六月底。
先是吳成照和張天賜從錐子山回來了。他們是先回錐子山送了信,然後去了黑石嶺取回了兩支短槍,最後去天狼學校代表我和常二哥看望了大家。
周定成心細,聽說我們這次又要出遠門,在吳、張二人離開黑石嶺之際,讓譚誠把新印製的至正鈔用油布包了兩捆,讓他們二人帶上。
現在的至正鈔最大面額都有“拾貫”的了。譚誠他們當然是緊跟時代步伐,印製的都是“拾貫”面額的。
這兩捆至正鈔,每捆是三十刀,每刀一百張。也就是說,總面值是六萬貫,按當時的市值,也可以摺合近兩萬兩白銀。
此去大陳國,盤纏應該是足夠了。即使不夠,只要到了大陳國,一切自有我大哥陳叔明,沒什麼好擔心的。
六月二十八日晚上,我又被常二哥請到了府上,朱文正和沐英都在。
原來是徐達已迅速安排好了一切,近日就準備請示朱元璋之後,攻取樅陽了。
當然,攻取樅陽之前,蕪湖方向的兵力得向西機動,做出進攻池州的態勢,讓天完軍將防禦重心全部放在池州。
也就是說馬上就要輪到朱文正這個先鋒官出場了。
南邊的李文忠當先鋒,順利地拿下了建德。朱文正可不想讓李文忠出盡風頭,他也憋著勁兒,因此來請教常遇春。
當初支援徐達的這個進攻池州的建議是我勸說他們的,因此,常二哥想聽聽我的意見。
既然大家都不是外人,我也就不賣關子了。
我叮囑朱文正,他此次的任務是佯攻,萬萬不可喧賓奪主,更不可出風頭。
只要能拖住池州的敵軍主力,讓江北的郭英他們順利拿下樅陽,他朱文正此次就算是順利完成任務了。
雖然這個功勞比起李文忠來說,是差了那麼點兒意思。但這不要緊,說不定這是他叔父故意考驗他。
打仗不要命的主兒多的是,但打起仗來能服從全域性、聽從主將調遣、該敗則敗的將領才算是一名合格的將才。
聽了我這話,朱文正是將信將疑地點了點頭。
常二哥也順著我的話頭告誡朱文正,讓他一定要服從徐達的指揮,萬不可仗著自己是朱元璋的侄子貪功冒進。否則,極有可能是一招不慎,滿盤皆輸。
原來就在今日上午,徐達召集郭英、廖永安兄弟、康茂才、朱文正召開了個簡短的戰前軍事分析會議。
也正是開了這個軍事會議之後,朱文正覺得心中還是沒底,才來常二哥府上請教的。
說起這天完軍在安慶、池州一帶的主將,那可是廖家兄弟的老熟人。
這人叫趙普勝,因平常善使雙刀,故外號“雙刀趙”。
當年,這趙普勝與廖家兄弟、俞廷玉父子在巢湖拉起了一支水師隊伍。後來,廖永安、廖永忠兄弟帶著俞廷玉及他的三個兒子俞通海、俞通源、俞通淵一起投奔了朱元璋。
直到現在,俞家四父子仍在廖永安的水師部隊中擔任要職。
而那趙普勝當年見朱元璋勢力弱小,不願意跟著他們一起來投奔朱元璋,便投奔了徐壽輝。
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天完政權遭受重創,趙普勝率軍退守巢湖。
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倪文俊率軍重振天完政權之後,趙普勝率軍先後攻克了元軍佔據的安慶、池州等地。
徐壽輝考慮到趙普勝在巢湖經營多年,對這邊的情況熟悉,便令他鎮守安慶、池州等地。
據廖家兄弟介紹,這趙普勝打仗還是很有一套的。他與另外三人鄒普勝、丁普郎、傅友德號稱是徐壽輝手下的“四大金剛”。
徐壽輝的天完政權起初能橫掃整個大江南北,這四大金剛是充分發揮了其能征善戰的作用的。
問題的關鍵是,天完政權發展的太快,徐壽輝稱帝又太急,所以導致了元軍主力的瘋狂圍剿,所以才有了至正十三年的慘敗。
後來天完政權裡出現的兩個能人倪文俊和陳友諒,與這四大金剛比起來,只能算是後起之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