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禎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八十九章 九字方針,明越坡,國之禎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朱元璋立即給朱升老爺子作了個大揖,他也說得很直接,他想請朱升老爺子當他的軍師。
朱升老爺子也有一顆不安分的心,在石門隱居了五、六年,他早就想著出去施展一下自己的抱負。
畢竟他老人家年紀也不小了,這次機會錯過的話,估計他就得終老石門了。
但朱升老爺子還是十分客氣,說是軍師他不敢當,給他當個謀士還是可以的。
朱元璋見朱升老爺子不推辭,管他軍師,還是謀士,只要能幫自己打天下就成。於是,朱元璋便向朱升老爺子請教起下一步的大政方針。
這時,朱升老爺子就丟擲了早就準備好的九字方針——“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當朱升老爺子將這九字方針講透徹之後,朱元璋再次起身給朱升老爺子作揖,這次朱升老爺子立即制止。
剛才他們二人還無任何瓜葛,朱元璋作為一個晚輩給他作揖,他老人家完全受得起。
可現在不一樣了,朱老爺子成了朱元璋手下的謀士,那怎麼能讓自己的老闆給自己作揖呢?
雖然朱老爺子不讓朱元璋給自己作揖,但朱元璋還是一個勁兒地誇讚朱老爺子,說他是上天賜給他的“諸葛臥龍”。
大政方針問完了,朱元璋就開始問點現實的問題了,那就是如何拿下婺源。
提起這如何拿下婺源,朱升老爺子其實是早有應對之策的。
當時,鄧愈、胡大海的大軍從北邊的徽州一帶南下,重兵圍攻了婺源三個月。可這婺源的守軍就是憑藉著婺源的城牆及防禦工事,苦苦支撐了三個月。
按說,以鄧愈、胡大海的實力,這婺源的守軍應該是撐不了這麼久。
但婺源的守軍並非是孤軍。因為婺源東邊的開化、東南的常山都屬於衢州,這衢州可是有元軍的重兵把守。
朱元璋部雖然從衢州東北的建德南下,拿下了衢州東邊的婺州,但也暫時不敢打衢州的主意。因為這衢州易守難攻,很難拿下。
鄧愈、胡大海從婺源城北大軍壓境,時常得防備東邊有開化、常山的元軍偷襲。
如此一來,這元軍反而佔據了主動。
每次鄧愈、胡大海準備發力,婺源城內的元軍與開化、常山方面的援軍便成內外夾攻之勢,讓鄧愈、胡大海不敢全力猛攻婺源城。
鄧愈、胡大海也尋思著先殲滅這兩支外圍的援軍,可這兩支援軍與他們是一打照面就撤,鄧愈、胡大海又不敢深入開化、常山境內追擊,怕中了元軍的埋伏。
如此一來,這婺源的戰局就成了僵持之勢。
這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有開化、常山的這“兩隻蒼蠅”時刻在鄧愈、胡大海耳邊“嗡嗡嗡”,讓他們兩個根本就沒辦法集中精力進攻婺源城。
這似乎成了一個解不開的局。
但朱升老爺子給朱元璋出了個主意,先取開化。
朱元璋十分吃驚,先取開化?
朱升老爺子笑著點了點頭,然後開始了他的分析。
在正常情況下,先攻開化,絕對不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因為開化正好在婺源和衢州的中間,一旦開化遭到進攻,衢州和婺源的兵力必定分從東、西兩邊馳援。
如此一來,不僅是攻下開化較困難,進攻開化的部隊還很可能陷入三面被圍的危險。
一個正常的將領都是不會做出先攻開化這個決定的。所以朱元璋聽了朱升老爺子的這個想法,也是十分吃驚。
也許他心中正在犯嘀咕,這老兒不會是個繡花枕頭吧?嘴上說得一套一套的,真正到了實際行動上,出的都是昏招兒。
朱升老爺子知道別人不會輕易相信他的妙計,也不待朱元璋問起,便講起了他為什麼建議先取開化。
這能取下開化的好處,自然是不用多講了。一旦開化拿下,婺源的元軍軍心必亂。
而且沒了開化方向的援軍,單單婺源東北方向的常山援兵,還得提防開化方向的朱元璋部繼續南下攻常山。所以,婺源方向的元軍跟困守孤城的孤軍就差不多了,頂多能堅守半個月。
如何攻下開化呢?
那當然是發動突然襲擊了。
朱升老爺子的辦法是,進攻婺源的大部隊連夜向東移動,只留下少量部隊在婺源城北迷惑敵軍。
東進開化的部隊,原先所住的營寨全部保留。留守部隊的人員分派到這些營寨之中,白天就在馬匹後面拴一捆柴禾,趕著馬匹在營寨內奔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