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禎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三十五章 死裡逃生,明越坡,國之禎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法。再說了,救我們幾個對於他們來說也不是什麼難事兒。

王院判便對張玉言明,一切事情由他自己出面,他只是在一旁協助。

所以,就出現了最初下船的那一幕,張玉走在前面,王院判倒象個跟班的走在了後面。

在船上一起呆的三天,總體來說,我們是相當談得來的。但有一點,我與張玉的分歧還是很大的。

我認為,當今天下各地農民紛紛起義,元朝的氣數已盡。

但張玉則堅持認為,還是應該忠君愛國,不能跟著那些起義軍攪在一起。他表示他父親做的是元朝的官兒,他們就應該為大元朝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我雖然是開了“天眼”的,知道將來是朱元璋的明朝取代了蒙古人的元朝。但這些事兒,我也不能明說,就算是明說,我估計他也不信。

我只好說,君子和而不同,我很敬重張老弟的人品。

但我還是再三告誡他,將來若有一天,蒙古人的江山不保,一定不要義氣用事,去學文天祥。

文天祥是為了漢人的江山殉國,死了還能留下千古美名;可元朝是蒙古人的江山,如果他學文天祥,定會讓漢人唾棄。

張玉盯著我,若有的思地點了點頭。

我還告誡張玉,將來千萬不要與姓朱的人作對。從他的生庚八字推算,“朱”字旺他的命。

在那個年代,由於科學不發達,這些玄乎的東西,反而能讓人接受。

誰知張玉一笑道:“如果有兩個姓朱的人打架,我又應該幫誰呢?”

我心中猛然一怔,兩個姓朱的人打架。

這事兒說不定還真能讓他趕上,朱元璋死後,將皇位傳給了皇太孫朱允炆。

後來,朱棣發動了靖難之役,與朱允炆開戰。結果當然我是知道的,朱棣贏了。

張玉將來還真說不定能趕上這場靖難之役。以他忠君愛國的思想,肯定是幫著朱允炆啊。如果真是那樣,那他就是押錯了寶。

咱現在就得提醒他,以後得幫著朱棣打朱允炆啊。

於是,我又扯了點玄乎的。說他是金命,火克金,以後一定要遠離火。如果哪個人的名字中帶“火”旁,一定要遠離。

張玉笑著道:“那土生金,我以後是不是應該與名字中帶‘土’旁的人多交往呢?”

我笑了笑道:

“那倒無妨。

但是如果你將來的領導,名字中帶‘木’字,你一定要緊緊追隨他。

因為雖然從五行來講,金克木。

但因為他是領導在上,你在下。木生於土上,也就是木的下面是土,所以就更加能夠旺你。”

張玉雖然對我這番言論是將信將疑,但古人對玄學的態度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所以還是對我表達了一番謝意,感謝我的指點。

在通州上了岸,我們繼續同行。直到入了元大都,張玉留下一名家人與我們同行,說是幫我們找間客棧,另外也算是知道我們入住的地方。

他說會盡快安排陳叔明去禮部,對於偰哲篤大人家眷的下落,他回去向其父親打聽後,會來告知我們結果的。讓我們就在客棧安心地休息幾天就可以了。

既然有了張玉如此好的安排,那是再好不過了。也省得我們象無頭的蒼蠅,到處『亂』撞。

三月三初一早,張玉就帶著人親自來客棧了。

他說他已將我們的情況跟他父親大致講過了,他父親也派人跟禮部的人做好了溝通,讓陳叔明現在就帶上貢表,去禮部侍儀司。

陳叔明一聽,趕緊是收拾了一番。又將貢表從懷中掏出來,看了一番,再塞進懷中收好,然後與我們道別。

我則反覆叮囑他,如果我們去尋找偰家人的下落,一定會在這個客棧留下一個人的。如果他辦完差事,出了宮之後,一定要在這客棧等我們,千萬不要擅自行動。

陳叔明當然是滿口答應了。

陳叔明跟著張玉帶來的兩個家人走後,張玉就跟我們說起了偰哲篤大人的情況。

當年,偰哲篤大人因與丞相哈麻不和,時常受到排擠,最後鬱鬱而終。

外放單州的偰遜接到父親病亡的訊息後,立即趕回大都。在大都稍作停留,處理了大都的一些事務,連父親的宅子也草草賤賣之後,偰遜帶著父親的骨灰及家人去了大都東北方向的大寧府(今熱河平原承德一帶)。

但他們現在具體居住在哪裡,誰也不知道。因為偰遜離開大都後,再未有任何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