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禎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洋之行,明越坡,國之禎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沈大哥拿出一大筆錢去南洋投資,就算將來被朱元璋抄了家,搞得傾家蕩產,咱還有退路,可以遠走南洋。
按照鄭有功的精心安排,僅用了四天時間,咱就將兩艘大商船上裝滿了貨物。主要是以糧食、布匹為主,因為這些東西時間放長了,容易受損。
另外,還裝載了少量的鐵、銅等物資。當然,我的那一百二十萬兩白銀,金大富那裡的八十萬兩白銀,都已搬上鄭奇的座駕。加上之前沈大哥在松江府裝上的八十萬兩白銀,足足有二百八十萬兩白銀。
十月二十七日,咱們一行在應天碼頭啟航。因為有二百八十萬兩白銀,陳維林率著麾下的六十四名特戰隊員,全員出戰。
陳維林一去,楊德細當然也得跟著去。我特意將楊德細介紹給鄭奇,說這哥們兒也善於駕船,讓鄭奇給他在船上臨時安排個差事。
鄭奇見我又給他安排了一個得力助手,肯定是高興得很。
另外,以陳元貴、張懷德、馬振宇、馬悅、賈海通、鄭光成為首的一幫準備在南洋紮根的兄弟,有七十多人,外加上他們的家眷,足有四百餘人也都上了船。
當然,思淑也是按照原計劃,這次與我同行。羅仁、陳定邦、吳成照、張天賜四人自然也是少不了的。
還有施進卿、施忠義兩個小孩子,想想馬上就要去三佛齊國,投奔舅舅梁道明瞭,也是格外高興。
如果再加上鄭奇他們這兩條大商船上的水手,咱們這隊伍有近八百人了。看上去,也是相當壯觀了。
鄭奇雖然從小就在船上與水打交道,但都是在江中、湖中折騰。這在海中行船,還是跟了沈大哥之後,向遠洋商船上那些船長、水手請教之後才漸漸掌握了航海這門技術。
好在是鄭奇相當聰明,特別是在行船方面相當有天賦。加上這些年常在東南沿海這一帶的海面上行船,航海技術已是相當有造詣。
如果是天氣好,能夠藉助天上的星辰辨別方位,夜間也是可以藉助洋流、風向繼續行船的。當然,天氣不好的時候,夜間肯定得拋錨休息。
如此一路還算十分順利。到了臘月中旬,咱們的船已進入南沙海域。按照汪耀南的航海圖顯示,此處位於當時的占城國最南端東邊約一千里。據汪耀南說,此處距龍頭大約還有兩千五、六百里,頂多還二十多天的時間,咱們就可以到達龍頭了。
不過,自從進入南沙海域,即使是夜間天氣良好,咱們也沒法行船了。因為這一帶大小島礁眾多,這夜間能見度低,縱使天上有月亮也看不了多遠。一旦發現前面有島礁,想要再改變航向,恐怕就來不及了。因此,一到晚上,咱們都是在一些島礁附近放錨泊船。
臘月十五日晚,天上一輪滿月,按照汪耀南的指點,咱們的兩條大船便泊在一排島礁的西邊,只待天明瞭再行船。
汪耀南告訴我們,咱們東邊有一個較大的島礁,被稱之為西礁。之所以被稱之為西礁,是因為它處於這處群礁的最西邊。
藉著月光,順著汪耀南的手指方向看去,西邊果然有一處較大的島礁。而順著那處島礁繼續向東邊看,似乎有一連串的小島礁露出海面。其實這些島礁,就是咱們現在所說的南沙群島。只不過當時咱是第一次出海,對此不甚瞭解罷了。
我和思淑、汪耀南、陳元貴、陳維林、楊德細、鄭奇等一大幫人在甲板上饒有興致地聊著這大海上的奇聞軼事,馬悅則一個人站在船頭的甲板上擺弄著他的羅盤。這哥們兒自從與劉伯溫和道衍小和尚切磋過之後,更是迷上了風水易理,時不時就將隨身攜帶的羅盤拿出來擺弄一陣子。
雖然當時已是臘月的天氣,但咱們可是進入了南海海域,離赤道也不算太遠了,因此天氣並不冷。咱們在甲板上夜話,吹著陣陣涼爽的海風,也是倍感舒爽。
可惜是當時沒有啤酒。要不然,咱在甲板上支個炭爐,烤點海中現撈上來的小魚小蝦,或者扇貝什麼的,再一人來幾瓶兒啤酒,那小日子就更加爽歪歪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