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禎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零二章 北上還是南下?,明越坡,國之禎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頹,他定能將其收服過來。

即使收服不了,先用著,以後再收拾他。

大會正式開始了。

常遇春由於先前並不得朱元璋賞識,象這種高階軍事會議肯定沒他什麼事兒。

但今天來了,那也得自覺點,不能跟那些朱元璋手下的元老級人物爭功,他很自覺地站在了隊伍的最外面。

但朱元璋為了籠絡人心,可得當著大家的面,給他幾顆甜棗吃。

於是,他把常遇春叫到他身邊來,當著其他人的面說道:“常遇春,好樣的。今後你就是我的先鋒官。”

當然,少不得對常遇春是一番表揚,再加上徐達、湯和、李善長因為我的關係,又在旁邊替常遇春說了不少好話,這天,常遇春可是出盡了風頭。

朱元璋甚至關心起常遇春今日之戰損失了多少人馬,並保證今後不論大小戰事,一旦常遇春的人馬受損,一定給他補足五百人。

其實這也算不得什麼,今日採石磯大戰,元軍潰敗,投降及被俘的元軍就有兩千多人,常遇春才損失了幾十人,總共還不用補一百人,光是那些俘虜兵就綽綽有餘。

但人們常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今天,常遇春的軍旅生涯算是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接下來,朱元璋給大家分析了一下當下的局勢,眼下雖然佔領了採石磯,但也不過就是一個彈丸之地。

當初渡江作戰的建議是馮國勝給他出的主意,馮國勝的計策中,這渡江佔領採石磯只是一個開端,渡江的真正目的是佔領集慶(今南京)。

因為不論是滁州也好,還是和州也好,都不是一個富庶之地,都不適宜作為長期的革命根據地。

但集慶就不一樣了,那可是曾經的六朝古都,不論是經濟上,還是政治上,佔領集慶的意義都是相當重大。

但集慶也是元軍重兵把守之地,想要一口吃下去,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所以,朱元璋今天召開這個軍事會議,就是想聽聽大家的建議。

朱元璋首先問馮國勝,讓他談談下一步的打算,畢竟這渡江作戰是他最先提出來的。

馮國勝的意思是,當前佔領了採石磯,應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立即北上向集慶發起攻擊。

為了彰顯拿下集慶的決心,他建議朱元璋效仿項羽的鉅鹿之戰,也來個破釜沉舟,把那些渡江的戰船都沉掉,這樣可以激發將士的鬥志,爭取一鼓作氣拿下集慶。

但徐達很快表示了反對意見,他認為採石磯南邊的太平(今安徽省當塗縣)駐有大量元軍,也是元軍的一個重要戰略據點。

如果進攻集慶之前,不拿下太平,進攻集慶的時候,太平的元軍肯定會馳援,那樣就陷入了腹背受敵的窘境。

所以,徐達認為應該穩紮穩打,先南下拿下太平,再北上進攻集慶。

朱元璋聽了徐達這個分析也是不由自主地點了點頭,但並沒有表態。而是讓其他人繼續發表意見。

常遇春也覺得徐達的的戰略方針更加穩妥,他也聽我說起過徐達是個了不起的人物,因此,他心中是贊成徐達這個方針的。

但他只是一個剛剛晉升的先鋒官,在今日來開會人之中,他的地位是最低的。

因此,他也不發言。

最後大家都發表了自己的意見,贊成徐達意見的佔多數。

朱元璋忽然問常遇春道:“我的先鋒官,你對下一步的作戰計劃有什麼想法?”

常遇春沒想到朱元璋會點名道姓地讓自己發表意見,但既然老大發話了,他也得講兩句。

於是,常遇春說道:

“從大體戰略方針上,我贊同徐將軍的觀點,還是採取穩紮穩打的策略比較適宜。

但對於馮將軍的觀點,我認為有一點還是說得非常好的。就是採取當年項羽的計策,來個破釜沉舟。

以我軍目前的實力和氣勢,拿下太平並不是什麼難事,一旦拿下太平,我們就有了立錐之地,所以那此渡江的船還要不要並不重要。

留下那些船,就給了渡過江來這些兄弟,一個將來打不過還可以回和州的念想。

如果毀掉那些船隻,他們就沒有了這個念想,這應該就是兵書上所說的‘置之死地而後生’吧。

所以,總體上來看,毀掉那些船比留下那些船更有好處。”

常遇春這番話說得也是非常的得體。首先從總體戰略上來講,肯定了徐達,表明了自己是站在他這一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唐磚

孑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