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禎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零三章 朱元璋的如意算盤,明越坡,國之禎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元璋聽了這話,也是哈哈大笑道:“沒想到我的新任先鋒官還懂得一些兵法,好,好,好呀!”
其實朱元璋在聆聽這些將領的意見的時候,他心中早就打定了主意。
只不過他不想過早暴露自己的真實目的,更想讓自己的想法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援,這樣給大家的印象就是他朱元璋不是一個專橫武斷、剛愎自用的人,而是一個從善如流、善於積思廣益的人。
朱元璋可是一個有想法的人,是一個想當皇帝的人,而不是一個僅僅滿足於自己有點地盤、有點兵,能當個土霸王就行的人。
因此,他時時刻刻都得注意自己的形象。
其實,朱元璋想先拿下太平,並不是象徐達所說的,穩紮穩打,避免攻擊集慶的時候腹背受敵這麼簡單。
他還有更深遠的打算。
朱元璋只是龍鳳政權冊封的原郭子興部的三把手,對於他這麼一個有遠大抱負的人來說,當個三把手,而且還只是一個方面軍的三把手,他怎麼能甘心。
既然不甘心,就得一步一步謀劃,慢慢實現自己的抱負。
那要實現這個抱負的第一步,就是得當這個方面軍的一把手。要當這一把手,就得想辦法移除郭天敘、張天佑這兩座大山。
至於怎麼移除這兩座大山,朱元璋也是給他們兩個預備了兩套方案。
第一套方案,就是給他們兩人使絆子,讓他們在作戰過程中處於不利位置,逐步削弱他們的實力。
一旦他們兩個的實力被削弱了,他朱元璋雖然只是個三把手,但他手下兵強馬壯的,他可以逐步架空在他之上的一把手和二把手,他自己成為真正的一把手。
第二套方案,就是解決掉郭天敘、張天佑二人。這樣,他朱元璋就順理成章地成了原郭子興部的一把手了。
但解決此二人,並不能他自己動手,一旦別人知道是他朱元璋派人解決的郭天敘和張天佑,那他朱元璋的名聲算是徹底臭了。
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借刀殺人之計,借誰的刀呢?
蒙古人的刀是最合適不過了。
因此,他想立即南下拿下太平。然後忽悠郭天敘和張天佑二人,讓他們領兵攻集慶,他則號稱在太平阻擊北上援集慶的元軍。
這樣,他一是給兩位領導留下了好印象,自己開啟了過江通道,對於嘴邊的肥肉集慶自己不動,而是給兩位領導留著。
二是,他謊稱自己在渡江戰鬥中損失慘重,沒有能力繼續北上克集慶,可以讓郭、張二人放鬆對他的警惕,認為他的實力在渡江戰鬥中已大打折扣。
三是,集慶既然是江南重鎮、六朝古都,定是有元軍的嚴密防守,這率先攻打集慶的行為,無疑是給後面的人當炮灰。
既然是讓郭天敘和張天佑當炮灰,那朱元璋的那兩套方案就有了實現的先決條件了。
如果郭天敘和張天佑在進攻集慶的過程中,打得並不順利,死傷慘重,那麼這無疑是大大削弱了這兩位領導的實力,為他下一步架空二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萬一這兩人命不夠硬,在攻集慶的過程中喪命,那更是天下掉下了大餡兒餅的好事兒。
至於這攻打集慶順不順利嘛,朱元璋就有文章可做了。
一旦二人準備攻集慶,肯定會要求朱元璋也派出人馬聲援。嘿嘿,這不就是機會來了。
朱元璋正打著他的如意算盤,眾將還以為他是在仔細斟酌。
良久,朱元璋才問馮國勝道:“國勝,我們的探子有沒有報回來什麼有用的訊息?”
馮國勝道:
“採石磯的防禦本來也算得上嚴密。但我們這次攻採石磯,之所以能夠順利拿下,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不論是元軍集慶路的最高軍事統帥蠻子海牙,還是水軍統帥康茂才,都拿不準我們攻採石磯是不是聲東擊西之計,他們堅信我們的真實進攻目標其實是集慶。
這些還要歸功於戰前,我們放出去大量準備進攻集慶的訊息。
因此,我們在進攻採石磯的戰鬥中,集慶方向並沒有援軍南下。
特別是水軍統帥康茂才,當我們進攻採石磯的時候,他竟然不在採石磯堅守,而是把大量水軍佈置在集慶方向。
再加上常遇春有萬夫不當之勇,一下子打了採石磯守軍一個措手不及。”
朱元璋點頭道:
“正是如此。
因此,我們攻打太平,要力求速戰速決,不能給敵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