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3章 桃源村小學,得閒種花,十月廿一,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宋外公和老村長在堂屋小酌,顧小五和三霸就在裡頭商量學堂的事。如今確定所有孩子都有資格入學,事情都要提上日程。
顧小五提出按二十一世紀小學制度執行。每日分上午和下午,上午兩堂課,下午兩堂課。
上午主要學習文化課,下午學習專業課。
程是謙就提出疑問說道:“既然是十二歲以下,有的已經接受過一定教育了,是不是要分不同班級。”
震驚於程是謙提出火箭班的概念,顧小五說道:“這就是以後程副山長你要考慮的東西啦,要等孩子們上一段時間課之後觀察情況,孔夫子不是說過麼,因材施教。”
“小五,你說的專業課是什麼?就是你先前講的讓我教算學?”陶寶比較關心這個。
如無意外,過幾年他就要接替老村長,成為桃源村的下一任村長。
“對。我們要增加更多技術性的課程。我相信村裡所有把孩子送來的人都是想著有朝一日孩子能金榜題名。即便一開始不是這種想法,等孩子回去背幾句詩,寫幾個字他們都會升起這樣的念頭。但是不是所有的小孩都適合科舉,最終的結果還是希望他們長大有一技之長,能夠承擔自己的生活。”
宋瑾適時的加入討論:“如果有人不願意孩子上專業課呢?小孩上午上完課吃了飯就回去?”
......
“由著去吧,能勸解的勸解,不能勸解的算了。我們本來目的就是為了給孩子一個機會。”
“是不是還要再請幾個老師?”
“崔桂叔會武藝,可以教武藝課,強身健體不說以後走個鏢做個保全也有活計。秀娘廚藝精湛,可以教廚藝。連我爹也可以過來教木匠手藝啊。等明年度假村專案起來,也有得用的人。”
學堂報名持續了三天,一共報名了八十多名學生,男生五十名,女生三十多名。
出乎意料學生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多。
甚至有風聲傳來,道是桃源村不知道在整什麼么蛾子,要我們把孩子往那裡送,說是讀書還管飯,世上哪有那麼好的事。
連宋外婆都來追問,弄的顧小五苦笑不得。
社會就是這樣,你做好事也有人質疑。
不管外頭如何,桃源村學堂漸漸步入正軌。
匠人們都是現成的,簡易桌椅顧大海帶著木匠們沒幾天就得了。山上木材多的是,人多做簡單點的,長條寬的是桌子,窄的是凳子,一條就夠三個人坐。擠一擠一個教室八十來號人也能坐的下。
書本一開始沒有那麼多,原先合作印刷話本的書店給幫了忙,用差一等的紙印刷了一批三字經,千字文。其餘如幼學瓊林、四書五經、都只買了少量。先過渡一段時間再說。
為了省去筆墨紙硯的費用,顧小五請石匠們幫忙打磨了不少石板,每人一根毛筆,一碗水,一塊石板就能練字。
現在學堂最大的那間課室,窗明几淨,靠門這邊,一面黑色的牆,一張大大的書案,往後一排排整齊的桌椅。
宋外公的小書童元寶每天早上在門口敲鈴,敲完自己自覺的坐在靠近先生最近的位子上。
跟著唸書的同時也時常觀察夫子是否需要喝水,粉筆還有沒有要及時補充。小元寶時刻記得孃親說的話,這麼好的機會不要錯過。
黑板就是牆面刷了黑油漆,粉筆用石灰做出來的,都是簡單易得的東西。
學堂裡的學生每天都在增加,原本住在這的匠人們都睡到工地上了,這幾天經常有工匠來請假,為的就是回家帶孩子來讀書。
男孩女孩都有,家離的遠的,早早天沒亮就要開始走,走到學堂要一個時辰。男孩們的精神氣普遍要比女孩子的好,很多女孩子初來課堂,人還處於恍惚的狀態,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在她們的生命裡從來沒有想過會有這樣一天的存在。
好在漸漸的,孩子們都適應了,女孩們倒是比男孩子勤勉些。
有個叫黑妮的姑娘引起了顧小五的注意。黑妮已經十週歲了,有個弟弟正好七歲,家裡要送弟弟過來讀書,沒辦法學堂有這樣的要求,只好把黑妮也送來。
送過來的時候還跟陶寶爭論了一下,道是自己家女兒已經滿了十週歲了,馬上要說親,可以不來了吧?陶寶一見倆孩子就明白了。
黑妮面板黑紅,一見就是長期在外幹活的,手腳粗糙,穿著也是補丁疊補丁的衣服。弟弟面板白皙,衣服料子雖說不算如何好,也是完整的一塊布裁的。
陶寶只說嚴格按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