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碼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章 武道,天魔弈,亂碼者,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易九霄前世生於武林世家,自幼酷愛習武,在武術修煉中不斷尋求上進、尋求突破,今日得遇高手傳授,此等良機他豈能錯過,於是一躬身給白衣人施了一禮。
“可惜老夫不能親自教誨與你!”白衣人重重地嘆了一口氣。
“老夫盤吉,其身早死,在你面前的不過是殘存的一縷神念,今日之後,將會徹底消失於這片天地間。”
滿眼的驚詫閃爍在易九霄的臉上,原來站在面前的這位前輩不是活人,只是殘存神念,神念又是什麼,是鬼魂嗎?在宋朝時鬼魂之說頗為流傳。
“神念就是神念,不是鬼魂,武道修行到一定境界,自會產生神念,我的魂魄早已消散,此山谷就是我當年殞身之地。”
盤吉接著說:“我武道傳承於開天闢地之際,乃是盤古規則所化,後為天道所忌憚,先後教唆修真者與武道為敵,我當年就是被祝融氏所殺,肉體墜落在這山中,砸出這個山谷。”
原來這個人形山谷是你砸出的,易九霄覺得不可思議,山谷長度百丈有餘,寬度也是幾十丈,這要多大的人才能砸出。但懷疑之餘,卻又有幾分相信。
“老夫當年的法身就有百丈高,如你將來武道有成,亦可達到甚至超過。唉......我等待今日已經很久了,歲月差不多耗盡了我的神念,不能再與你多說了,馬上就傳授你武道秘籍,以後自行修煉吧。”
只見白衣人的身形虛幻了起來,化作一本經書模樣,落到了易九霄的頭頂後消失不見,就連周邊的空間也一起消失,易九霄再次回到谷中,面對還是七個水潭,一切如同大夢初醒。與做夢不同的是,他的腦海裡出現了一部經書,封面上有三個大字“開天經”。
易九霄意念一動,想看一下經書中的內容,誰知經書居然就自行翻開,進入意識中的是一些上古的文字和圖形。好在易九霄是世家子弟,自幼除了習武還飽讀詩書,那些上古文字大多認識,至於圖形更是直觀易懂。
作為世家子弟,易九霄前世對武學也算精通,各類典籍從小到大讀過不少,其中有外家功夫也有內家修煉。但是《開天經》序言中記載的所謂武道,跟他前世的武術修煉迥然不同。
首先的區別是在境界劃分上,武術修煉沒有明顯的境界,只有新手、熟手、高手之區別。而武道修煉在境界上有著鮮明的劃分,分為:武師、武宗、武王、武帝、武皇、武仙、武神、武聖、武尊共九個層次。
其次在修煉方法也有區別,普通武術的修行講究“內煉一口氣,外練筋骨皮”,透過站樁、馬步、沙包、石鎖等練習來提高身體的強度和柔韌性,或者透過打坐和呼吸吐納修煉體內真氣,達到以氣御力的效果。而武道的修行則是透過煉體、煉脈、煉神來實現。
同為煉體,武道又不同於武術的外家功法,外家功夫主要著重於身體強度和力量的訓練,再輔以一定的武技,閃展騰挪,以動制靜,剛猛霸道。在宋朝軍隊外家功夫最為盛行,那些武將多數是外家高手。
武道的煉體,是從人的肉身改造開始,所謂人之出生,肉身處於混沌狀態,如同土坯一般,只有不斷凝練,不斷焚燒,才能變成瓷質和玉質般堅硬和密實,再加以洗精伐髓,去除體內雜質,讓身體變得柔韌輕盈,如同鴻羽一般。煉體大成之際,身體如玉之硬,如金之柔,如羽之輕。
煉脈一說,武道也不同於武術的內家功夫,內家功夫講究的是氣的修煉,讓體內真氣遊走身體各處,提升區域性和全部的身體強度和柔韌度。其修煉核心是以靜制動,以柔克剛,在大宋的江湖門派和術士中頗為盛行。
武道的煉脈,是指人體血脈的修煉,人體各部位都是靠血脈聯通在一起,透過血脈進行滋潤和修繕。而人之初生時,血脈單薄纖細,或堵塞,或淤積,如同洪荒伊始的江河,氾濫不可控。
所謂煉脈就是對血脈的疏通、擴張、鞏固,同時讓體內的三百六十五處穴位,與血脈串聯在一起,成為血脈的節點。如果說肉身是山,那麼血脈就是江河,江河沖刷著山體的雜質,帶走了山體的汙垢,同時也滋養著山川樹木,山川更為靈秀。
武道所說的煉神,是指在煉體和煉脈到一定境界後,可以修煉出識海,識海可以放出神念。常人觀察萬物,都是透過五官進行的,武道修煉出神念之後,不再單純依賴五官,透過神念外放,就可以對外部進行感知,隨著境界的提高,神念感知的範圍不斷增大,這是武術修煉所沒有的。
粗略瀏覽了前言和部分章節之後,易九霄不由得心生感慨,卻又半信半疑。武道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