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2部分,步步生蓮(回明作者新作)中,圈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聲,沉下了臉來,待他們走過去,這才躍上跳板,楊浩見雙方不合,竟至連這也要爭上一爭,心中暗自好笑,他有意落在後面,待程德玄也下了船,這才慢慢下責。

來者正是魏王趙德昭、晉王趙光義、當朝宰執趙普、三司使楚昭輔,但是四人卻有五頂大轎,楊浩心想:“莫非魏王妃仇儷情深,竟然送到碼頭上來了?”

五頂大轎到了碼頭依次排開,打簾兒的急步上前掀開轎簾,第一頂轎中緩步走出的人方面大耳,步履從容,氣質雍容,黑色金邊蟒龍袍、一頂長翅如意頭的官帽,正是南衙府尹、當朝晉王趙光義。

第二頂大轎便是面容清霍的當朝宰相趙普,衣飾官帽與趙光義略有區別,除了袍上無龍,帽翅頭上也是雲紋綴珠花的。第三頂大轎卻不是魏王,裡邊出來一個白鬚老者,布巾青袍,腳下一雙步履,許多人都不認得他,一見此人出來,不免莫名其妙,便紛紛交頭接耳起來。

第四頂轎中就是年輕的魏王趙德昭了,趙德昭眉目英郎,一表人才,蟒袍玉帶一穿,頗有幾分英氣,他這還是頭一回在文武百官們面前亮相,神態難免有些侷促。他走過去攙著那位青袍白鬚老者走向趙光義和趙普,那老者鬍鬚微動,似乎在向他低語些甚麼。

第五頂驕中鑽出惹了滴天大禍的大宋財神爺、三司使楚昭輔,汴河碼頭今日這等風景,會是他招惹出來的,楚昭輔見到百官實在是臉面無光,當下也不四下打量,便腳步微赧、大步流星地向魏王身邊趕去。

第288章 百美送行

幾位大人在碼頭上站定,彼此謙讓一番,便公推趙普出面前話。爵和官是不同的兩個概念,論官職,現場以趙普為尊,身為百官之長,官這一階級上,已經沒有人能比他更高了。趙普機敏多智,但書讀的並不多,論起掉書袋的本事,比起在場許多兩榜進士出身的官員要遜色很多,說出來的話自然也就話不上宇宇珠璣,不過為官多年,這種即興發言對他來說卻是駕輕就熟。

趙普說完了便請欽使魏王向趕來相送的官員們致辭感謝,魏王趙德昭向皇叔趙光義揖了一禮,這才上前說話,他的話顯然是事先準備好的,宇斟句酌,語聲鏗鏘,眾官員頻頻頷首,對這位初次亮相的魏王大為讚賞。

楊浩對這種官面文章素來不感興趣,說的再如何花團錦簇,終究是表面文章,只不過從這上面,至少能看得出一個人的談吐、文才、思慮的周詳程度,如果是他人捉刀代筆,那就什麼都看不出來了,百官做聚精匯神狀,恐怕不是作戲就是想趁此機會考量一下這個有可能成為儲君的皇子,對他多瞭解一些。

而即便走出於第二個目的,楊浩同樣懶得理會。因為他心裡清楚地知道,宋國第二任皇帝是站在一旁的那個晉王趙光義,而非趙德昭。這歷史能改變麼?誰去改變它?

大概就這幾年功夫,趙匡胤就要死了,至於到底怎麼死的,在後人的眼中是一樁查無實據的疑案,楊浩做不到拋家舍業,像得了失心瘋似的跑去見趙匡胤,神神道道的預言他親愛的兄弟要謀殺他,然後被大發雷霞的趙匡胤把他幹掉。

直接去趙匡胤面前扮神棍是不可能的,同時他也記不清具體是哪一年的哪一天,發生了“斧影搖紅”的歷史疑案,只記得趙匡胤駕崩的那一天晚上開封大雪,他就算每逢下雪天就跑到皇宮門口去義務站崗,也不能阻止趙光義入宮。

何況,就算趙二謀殺趙大是個事實,和他有甚麼英系呢?他的地位、前程,不會因為這起政變遭受什麼影響。趙匡胤只是他比較欣賞的一位帝王,雖說這位帝王現在從歷史的故紙堆裡爬出來,從一個符號變成了一個活生生的人,但是他對這位不久前還對他醞釀殺機的皇帝並沒有什麼情意。

誰做皇帝,誰是正玩,在儒學浸淫多年計程車子們眼中或許是件不得了的大事,為此而赴死那是大道公義、那是浩氣長存。殺身成仁、捨生取義,得個青史留芳,死得其所。但是在楊浩這樣一個有著現代思想的人來說,他沒有那種‘偉大’的覺悟。

老趙家這兩兄弟誰坐天下英我鳥事?以殺身之禍去險涉皇帝家事,得不償失。做為一個現代人,他沒有那種什麼“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忠君理念,他的身體要受時代的限囿,但是他的思想是自由的,沒有受到這個時代的種種理念束縛,如果讓他在這位皇帝和自己的安危之間做一個選擇,他會理所當然地選擇自己。做人只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就行了,在他的心中,既沒有這種責任、也沒有這種義務。

然而這一來,他今後就必須得面對一件現實,他得向趙光義稱臣,而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血族戀人

溫暖寒冬

東風導彈車都開,你管這叫代駕?

誰煮魚

命運與金盃

換裁判

顧總請放手,妹妹我就是個妖孽

四月烽漫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