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色菸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0章 封山印,我的骨頭有點硬,水色菸頭,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封山印,就在山峰另一側,臨湖石壁可見一石印,字跡依稀可辨,似是“永封”二字,俗稱為“封山印”。傳說是上古時期始皇帝巡狩天下,船過君山時下令於石壁上刻封山令所留。”
這人有些唏噓,目光迷惘,彷彿有無限感慨。
他繼續道:“傳說中說,是始皇帝途經此處,風浪驟起,船不能行。有官員奏請拜祭湘君,以求寧波息浪。哪知道,始皇帝聞聽湘君之名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樹。赭其山。並掏出九龍鑲金的玉璽,對準岩石用力蓋去,留印封山,故稱封山印。”
這人的話一停,易釋義眉頭一皺:“這個傳說某也聽說過,可那不是君山上的古蹟嗎?”
這人一點頭:“君山上的確有一處封山印,卻不是真跡,而是真跡消失後,後人有感重新修繕的偽跡。”
易釋義眉頭一皺:“一處傳說,何至於此!”
這人笑道:“的確是傳說。但是想一想就能知道,始皇帝一統天下,豐功偉績數不勝數,這樣的人物豈能因湘君之名而大動干戈,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樹。赭其山。並用玉璽封其山。”
葛荊、易釋義齊齊點頭,依始皇帝其人,的確不至於此,不僅不至於此,甚至聽到這話一笑而過。
那,會是什麼?
兩人看著這人。
這人道:“這個是傳說,可焚書坑儒卻不見得。”
葛荊兩人目光內精芒一閃。
這人道:“焚書,焚其經典,坑儒,不只是儒,三教九流無所不有。不是始皇帝嗜殺,而是為了秦皇朝千秋萬代,永恆不朽。而這封山印封的不是湘君,而是道家。”
葛荊一愣:“道家,從何而知!”
這人笑道:“我是從袁氏兄弟之口聽聞,據袁承卯所言,《莊子?天運》中有這樣一段“北門成問黃帝曰:帝張咸池之樂於洞庭之野”。”
葛荊介面道:“咸池九韶之樂,張之洞庭之野,鳥聞之而飛,獸聞之而走,魚聞之而下入,人卒聞之,相與還而觀之。《莊子·至樂》”
這人一呆,有些傻傻的看著葛荊。
莊子,又名南華真人,乃是道家祖師,其南華真經乃是典藏級,尋常人能知道其名就已經可以吹噓一二,他能知道一句經文就感覺了不得了,故此才在這兩個人面前得瑟一下,卻不想這少年張嘴就來,著實讓他震撼。
當然,他不知道,震撼的不只是他一個,易釋義也是如此,只不過沒人在意而已。
“然後呢?”
葛荊淡淡的問道。
這人乾乾的嚥了一口唾液,道:“有一首詩不知道你們聽沒聽說過。”
轉身,背手,這人昂聲道:“朝遊北海暮蒼梧,袖裡青蛇膽氣粗。三醉岳陽人不識,朗吟飛過洞庭湖。”
易釋義身形微震,“豪氣,仙風道骨。”
葛荊也默默頷首。
這人身子一轉,伸手指著前方道:“上古時期,君山有一座仙宮道觀,上清呂仙觀,據傳為始皇所忌,一紙赦令,封山斷脈。”
葛荊兩人頓時色變,始皇帝啊,那是呂祖也不敢與其抗衡的巨人。
果然,這人繼續道:“其後,呂祖真身出現,袖裡青龍斬斷君山封山印,讓上清呂仙觀帶著封山印跌入洞庭湖底,至今未曾現身。”
瞬間,葛荊、易釋義兩人眼眸同時一亮。
亮是亮了,也看得這人心驚膽顫。
但是,兩息過去,他赫然發現,無論是葛荊還是易釋義,雖然看出有些激動,卻沒發現一絲貪婪之意。
頓時這人懂了。
聽聞是呂祖秘境,只要是武人,只要是玄者就沒有不感到震撼的。
因為,呂祖在玄者心中是武聖,呂祖秘境更是神聖之地,沒有人會不心生朝覲之心。
至於貪婪和佔有,那就分人了。
顯然,這兩位心境超脫,堅若磐石,並不是一些外物想撼動就能撼動的。
這人死命的吸了一口氣,雙拳抱起向兩人重重一拜,然後道:“上清派一峰真人與袁氏兄弟為友,遭受東華魔公偷襲重傷在身,求助門下,不治身亡,在飛昇之前將秘境告之,希望能夠帶回上清派,卻不想袁氏兄弟貪念滋生,將訊息隱瞞起來。”
“該死!”
易釋義冷哼一聲。
葛荊沒說話,雙目炯炯的看著這人:“你怎麼知道的,就算是偷聽,應該也不能這麼清楚的吧?”
這人點頭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