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點迷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7部分,帶個系統穿三國,指點迷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侯聯軍這幾天傷亡慘重,卻沒有取得絲毫的戰果,甚至連城牆都沒有攻上去過。
這樣一來,所有的諸侯都不願意自己的部隊去當沒有絲毫效果的炮灰了,每天大軍光出列不廝殺,就是看著呂布和黃忠許褚交戰,淪為了配角。
諸侯聯軍不攻城,董卓也沒有主動出擊,畢竟他帶來的三十多萬大軍。有十萬是漢軍,只是暫時被他壓服而已。對他沒有忠誠度。
董卓要是出擊,也只能讓西涼鐵騎和飛熊軍出擊,如今黃忠和許褚可以戰平呂布,董卓也擔心諸侯聯軍裡面還有能人,生怕一旦進攻會損失慘重,之後會壓不住漢軍,所以就死守虎牢關。
董卓佔領整個洛陽,抄了許多權貴的家,錢糧都是極其充足。
而聯軍則是靠著韓馥冀州一地在支撐軍糧。後勤壓力要比董卓這邊大得多。
如果就這麼一直耗下去,那先不行的肯定是諸侯聯軍,董卓也是打算這麼做的。
可似乎董卓忘了十九路諸侯,還有一路諸侯是在身後。
韓遂馬騰佔據西涼隴西郡以西的大片土地,收服了大部分生活在這裡的羌胡部落和西戎部落,實力非常強勁。
韓遂馬騰也不想做叛賊了,為了將身份洗白。就響應了征討董卓的義舉。
當然開始的時候,韓遂馬騰就只是打算撈個名聲而已,準備出工不出力。
但是在董卓率領大軍進駐虎牢關之後,這韓遂馬騰就有些蠢蠢欲動了。
李儒自然是之前就考慮到了這種情況。他建議董卓派些軍隊去隴西郡駐守,防止韓遂馬騰的進攻。
董卓選擇的是讓牛輔率軍去隴西郡。
李儒本意是想讓徐榮去,但是董卓覺得隴西郡離洛陽太遠,他不放心徐榮領大軍在外,而牛輔的能力雖然不強,但是對董卓是足夠忠心的,他還是董卓的女婿,因此董卓對他還是很信任的。
董卓麾下西涼軍團一共有五大中郎將,牛輔、華雄、徐榮、董越和段煨。
華雄已死,其餘四人,真正有能力對付韓遂馬騰的,只有徐榮。
不過李儒畢竟只是屬下,他可以提出意見,但不可能代替董卓來做決定,對於董卓的信任問題,他也不好拍著胸脯保證徐榮握有大軍之後不會反叛。
因此李儒即便知道牛輔領軍去隴西郡,肯定無法震懾韓遂馬騰他們,但也沒有絲毫辦法可以阻止。
現在洛陽空虛,董卓大軍駐紮在虎牢關,韓遂和馬騰都是精通軍事之人,都能看出此時此刻是極好的時機。
牛輔,內心多疑而又膽小懦弱,本事也是低下,雖然手握大軍,麾下也有不少人才,但依舊不是韓遂他們的對手。
牛輔手下有李榷、郭汜和張濟為校尉。
李榷和郭汜,日後可以從一階校尉的身份,脫穎而出,執掌洛陽,雖然殘暴不堪,但是能力還是很強的。
李榷,性格勇猛詭譎,有辯才,董卓之前派人去遊說孫堅與她和親結盟,就是派李榷去的,雖然被孫堅拒絕了,但也可以看出李榷是個能說會道的人,不然董卓不可能派他一個武將去做這種應該是謀士乾的事情。
後來,董卓進京改立獻帝,漢朝的鐵桿死忠分子朱儁,就在中牟之地聚攏了一些義兵,想救出漢獻帝來,幾度打到洛陽附近,鬧的聲勢非常大。
牛輔就派遣李榷到中牟與朱儁交戰,朱儁統率的只是沒有經過太多訓練的義兵,但不管怎麼說,結果就是李榷打敗了朱儁這個東漢名將。
細數歷史上李榷的戰績,戰勝東漢名將朱儁,大敗呂布,擊殺徐榮,大破韓遂馬騰聯軍,擊敗呂布的時候,“彭越撓楚”這個計策可是李榷提出來的,並不關賈詡的事情,由此可見李榷的能力也是非同小可。
至於郭汜,他和李榷一直都是“孟不離焦,焦不離孟”的,李榷擊敗的敵人,他都參與其中,唯一和李榷不同的是,“彭越撓楚”這個計策不是他想出來的。
郭汜和李榷的感情是不錯的,但是後來佔了洛陽之後,有了權力紛爭,才敵對起來,不過他能和李榷爭鬥不弱下風,可見能力不會比李榷差到哪裡去。
張濟這人能力只是一般,沒有李榷和郭汜厲害,但是他麾下有人厲害啊,侄子張繡,可是北地槍王,如今已經是小有名聲了,提到張繡,自然就要說到賈詡這個人了。
之前趙飛就已經派了很多人在西涼之地尋找賈詡的下落。
不過賈詡一向都擅於自保,他若是不願意出仕,恐怕尋常手段也難以找尋到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