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點迷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3部分,帶個系統穿三國,指點迷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就將此事告知了袁術。
袁術一聽這訊息,就扣留了劉和,讓劉和給劉虞寫信,答應等劉虞率兵前來後,他袁術願意一起出兵,一起趕赴長安。
公孫瓚知道袁術野心很大,不是忠漢之人,劉虞要是去了,很可能麾下兵馬就被袁術給吞併了,因此公孫瓚就出言制止了劉虞。
但是劉虞怎麼會聽,他是覺得袁術不錯,願意共赴國難。拯救皇帝,是個忠心之人,於是就準備帶軍前去袁術那裡了。
公孫瓚擔心袁術從劉虞那裡知道他勸阻過劉虞,袁術很可能會怨恨他,就派了他的堂弟公孫越率三千騎兵到袁術處相結好。而暗地又建議袁術扣留劉和。並且奪佔劉和兵馬。
劉虞本來都準備出兵去長安了,卻沒有想到袁術忽然發生變故,將他兒子劉和的人馬都扣押了下來。
劉虞細細一查,就知道這其中是公孫瓚在搗鬼了。畢竟公孫越帶那麼多人去,肯定是很容易就查到了。
也是因此,公孫瓚與劉虞的矛盾越來越深,為以後公孫瓚殺死劉虞埋下了導火索。
袁術本來還只能任由周昂囂張,現在看到公孫越帶著三千騎兵來了。就派遣公孫越幫助孫堅來進攻周昂。
可是卻沒有想到的是,本來一切順利,孫堅得到了三千騎兵相助,很輕鬆就打敗並殺死了周昂,可公孫越居然在亂戰中,被周昂麾下計程車卒射中而死。
公孫瓚聽到了這個訊息,極其大怒,又因為周昂是袁紹的人,現在周昂死了。就將這怒火遷移到了袁紹的身上。
於是公孫瓚出兵駐紮在磐河,準備報復袁紹。
此時袁紹還沒有奪取冀州了,只是一個渤海太守而已,之前很大一部分袁傢俬軍,都交給了周昂。如今都死傷殆盡了,現在對於公孫瓚的大軍調動,他是驚恐萬分,就把渤海郡太守印交給了公孫瓚的堂弟公孫範。派他到南皮,想以此與公孫瓚釋仇結援。
袁紹的姿態放得非常低。之前高高不可一世的聯軍盟主氣勢都全然放棄了,這一下,公孫瓚心中的怒火倒是消去了不少,再想想直接的兇手周昂已經死了,如今還得到了渤海郡,也就放過了袁紹。
袁紹雖然躲過一劫,但是心中也是大恨,感到萬分地憋屈,就開始謀劃冀州了,他不想再因為實力的問題而低聲下氣。
袁紹一開始的目標弄錯了,他是覺得韓馥冀州實力強大,不好輕取,因此才會讓周昂去取豫州,想在那裡發家。
現在被迎頭打了回來,袁紹也是深刻反思起來,然後在謀士們的謀劃下,再憑藉袁家四世三公的威望,以及冀州到處都是袁家門生故吏的優勢,準備奪取冀州。
青州管亥黃巾軍已經打敗並殺死了青州牧,北海郡則是被孔融嚴密把守,又有武安國為將,管亥一時間也是攻不下來。
於是管亥就越過北海郡,攻打渤海,聚眾三十萬青壯黃巾士卒,想與張燕的黑山軍會合。
此時渤海太守已經是公孫範了,面對管亥青州黃巾軍的進攻,公孫瓚自然是立刻派兵相助,當然這也是公孫瓚為什麼放過袁紹的一個原因,管亥帶來的黃巾軍畢竟太多了,公孫瓚也不敢掉以輕心,派了大軍過來,就沒有餘力去理會袁紹了。
在趙飛攻佔了豫章郡全郡後,公孫瓚也是憑藉著白馬義從的強大戰鬥力,在東光縣的南邊平原上,打敗了管亥的青州黃巾軍,斬首三萬餘。
青州黃巾軍就棄了輜重,奔走渡河,想回到青州。
但是青州黃巾軍都是步卒,公孫瓚麾下的可是大批的白馬義從,直接快速行軍,繞到了他們的前面。
公孫瓚等管亥他們渡河到一半的時候,就帶領白馬義從出擊,再次大敗黃巾軍,死者數萬,俘虜七萬餘人,車甲財物無數。
此刻公孫瓚的威名,可以說是大震天下,比之袁紹袁術他們,都還要響亮一些了,而管亥這邊,則是損失慘重,只能退回青州,休養生息,無法和張燕會合到一起去。
公孫瓚兵勢日益強盛,就進駐界橋,然後不經過朝廷,自行任命嚴綱為冀州州牧,田楷為青州州牧,單經為兗州州牧,並配置了郡守縣令,可以說是囂張至極。
劉虞本就是皇親國戚,又是對大漢忠心耿耿,如今看到公孫瓚如此無視朝廷,野心昭然若揭,心中大怒,想著之前兩人之間的矛盾,就更是怒不可遏,就派了大軍,準備征討公孫瓚。
趙飛目前得到的情報就是這麼多,不過他知道,劉虞肯定不會是公孫瓚的對手,公孫瓚殺死劉虞,統一幽州,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