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點迷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9部分,帶個系統穿三國,指點迷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要多多了,也要繁華許多,昭武縣那裡是苦寒之地,願意去的並不多。
趙飛雖然這般想著,心中仍然是止不住的失望之意,不過他也不推辭張遼的招待,中國人都是喜歡在飯桌上商談事情的,說不定張遼就是想在考校一下自己呢!
趙飛想到這裡,又鼓起了信心,劉備還三顧茅廬才請出了諸葛亮,他不是劉備,張遼也不是諸葛亮,但也不是輕易就能事成的。
還有樓煩遊騎兵的訓練方法沒有拿出來,趙飛不相信自己在後世學過的那麼多知識,會折服不了張遼。
確實如趙飛所想的那樣,張遼雖然心中傷心,但是之前他已經得到過祖父身死的訊息了,心裡有了思想準備,並沒有傷心過度,也聽出了趙飛話裡的意思。
張遼以為是祖父把自己的武藝告訴了趙飛,趙飛才想著來收服自己的。
不過不管怎麼說,張遼自問趙飛對他有莫大的恩德,心中決定,等下在吃飯的時候,試探一下,只要趙飛不是一個草包人物,他就跟隨在趙飛身邊,幫他建功立業,償還對自己的恩德。
兩人的心裡都想到一塊去了,此時天色不早了,僕從本來已經準備好了張遼的晚飯,如今再加兩個好菜,也不需要耗費太長的時間。
第九十八章 收服猛將
不一會,酒菜就端上了桌子,張遼招呼趙飛吃飯,堅持要他坐在主位上。
趙飛是恩人,張遼是主人,兩人都是互相謙讓,最後還是張遼坐上了主位,他畢竟才十五歲,言語方面沒有趙飛這個穿越人士厲害。
趙飛和張遼一邊吃飯,一邊也開始高談闊論起來。
趙飛在後世看了那麼多對三國曆史點評的書籍,此時說起來,談古論今,那是頭頭是道。
只有說到軍事方面,張遼才可以和趙飛互相辯論分享一點心得,談到對著天下的大勢走向,張遼只能聽著趙飛高談闊論,插不上幾句嘴。
趙飛為了收服張遼,那是傾盡全力了,語不驚人死不休,直言這大漢朝恐怕就要傾覆了。
漢朝滅亡也是有很多偶然因素的,除了趙飛,這天下,即便是賈詡郭嘉這些智謀頂尖的絕世之才,也不敢斷定這大漢朝會滅亡。
畢竟誰也不會想到何進會那麼蠢,招董卓進京,也沒有人會想到,在董卓進京之前,何進居然就身死了。
這一系列的巧合,才讓大漢朝滅亡了。
張遼自然不會認為大漢會滅亡,和趙飛爭論了幾句,趙飛立刻就引經據典,分析其中的利弊來。
從社會構成的角度,從國家經濟的角度,趙飛說出了這大漢朝遲早會滅亡的原因。
這些角度都很新奇,張遼都沒有聽說過,趙飛說的聽起來也很有道理,張遼是半信半疑的,但是心中已然敬佩至極。
如果這天下大事是趙飛在演講,張遼在一旁學習的話,那麼在軍事方面,就是倒過來了。
張遼雖然才十五歲,但是在這馬邑縣當縣尉,雁門郡是幷州最北邊的郡城了,要防備北方胡族的入侵,是個軍事重鎮,張遼手下也統帥了不少人。
趙飛雖然有幾百個手下,但是時日尚短,他還在摸索著施加恩惠,還沒有真正帶兵過。
張遼在這練軍方面就有太多的經驗需要趙飛來學習了。
這一頓飯吃的時間很長,賓主盡歡,期間趙飛怕龍行他們著急,還讓鮑燕回去說了一聲。
張遼看著趙飛把侍衛都派走了,孤身一人在這裡,顯然是極為相信自己的,心裡也是一片觸動。
吃完飯,僕從把碗筷都蒐羅了下去。
經過這一番交談,張遼對於趙飛的才識也是敬佩之至,當下不再遲疑,半膝跪倒在地,向著趙飛抱拳行禮道:“屬下張遼拜見主公。”
張遼這一句話,對於趙飛來說,宛如炎熱夏日裡的一碗冰涼汽水,當真是透心地涼。
趙飛手下收服的都是歷史上不出名的人,張遼是他收服的第一個名將了。
“文遠快快請起,我們就以兄弟相稱,此番大禮太過了,”趙飛連忙扶起張遼。
“不可,主公對遼有天大恩德,志向才識都是這般遠大,遼是心悅誠服。”
兩人成為了主從關係,更加親密起來,之前趙飛還有些顧忌不敢談論的事情,此刻也和張遼交流起來。
“馬邑縣尉,張遼,字文遠,統御九十三,武力九十二,智力七十八,政治五十八,忠誠度九十。
修行功法:燕趙豪訣,修行九階,內力九十,附帶三樣武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