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野粗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一章 漢中三計,西漢女人,原野粗獷,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二十一章 漢中三計
項羽封劉邦為漢王,用心險惡,路人皆知。
劉邦不願到巴蜀就任漢王,兩三個月都不理政事。劉邦手下的那班鐵哥兒,如樊噲、周勃等也整天借酒澆愁。
將領們認為:提著腦袋打江山,打下江山後,卻拱手交給了項羽,讓項羽一人指點江山,瓜分天下,這是在太窩囊了!
項羽自封為楚霸王,天下肥沃的土地都劃在他的版圖之內,與他關係好的都佔了便宜。像劉邦這種人,按當初的約定,他本是關中王。項羽不但沒有讓劉邦關中稱王,而且還把關中一分為三,分別封章邯、司馬欣、董翳分別為雍王、塞王翟王。章邯、司馬欣、董翳等都是秦朝投降的將軍,投降項羽後,又變成了諸侯王,天下人對此都憤憤不平。
劉邦不理朝政,讓蕭何著急。蕭何找到劉邦,對劉邦說:“巴蜀雖然偏僻,但總算是一塊落腳的地方。要是項羽不封沛公為漢王,沛公又能怎樣?沛公敢發兵抵抗項羽嗎?發兵抵抗項羽,只有死路一條!我勸沛公還是就任漢王,先安頓好漢中,再圖發展。”
劉邦不為所動!
蕭何說:“不能再這樣拖下去了!再這樣拖下去,對我們不利。要是有人趁機挑撥,說沛公不去漢中就任漢王,是對楚霸王不滿。楚霸王本來就對沛公先入漢中耿耿如懷,他身邊還有個范增。范增如果以沛公不就任漢王為藉口,慫恿楚霸王出兵攻打我們,那就非常危險了!我請求沛公再三考慮,進漢中為漢王總比死好!”
劉邦抬起頭,憤怒地注視著蕭何,好久才說:“能去漢中為王嗎?巴蜀那個地方,窮山惡水,連鳥都不拉屎的地方,何況項羽在關中安排章邯、司馬欣、董翳等三個諸侯王,這是封堵漢中東進關中的大門,讓我們進漢中有去無回。我們拋頭顱,灑熱血,征戰三年,好不容易攢下十萬部隊。現在這十萬部隊被他項羽收歸己有,而只給我三萬部隊進漢中。區區三萬人馬,進了巴蜀,還圖什麼發展?張良偏偏又請辭回韓國,輔助韓王。我們的部隊山東人多,山東條件比巴蜀不知要好多少倍?現在革命了幾年,不但沒有得到好處,反而要拋棄生活條件好的家鄉,到巴蜀這個鬼地方去,部隊就會產生動亂,逃亡的人一定很多!”
劉邦說的這些,蕭何當然明白!
蕭何更知道有些情況是短時間內無法解決的。至於張良不願進巴蜀,蕭何認為只要劉邦多做工作,張良是會一同進巴蜀的。
蕭何小心說:“沛公應該和張良交流,勸其一同進巴蜀!”
劉邦搖搖頭,無可奈何地說:“這是不可能的。張良這個人,為了他的韓國連命都可以不要,怎麼能改變他的主意呢?張良這是第二次離開我們了!第一次是項梁擁戴楚懷王為盟主的時候,張良向項梁請求回韓國立韓成為韓王。這次秦朝被推翻了,張良又要回到他的韓國輔佐韓王,建立一個強大的韓國。有韓王在,有韓國在,張良不可能放棄他的韓國。”
劉邦說完,長嘆了一聲!
過了一陣,劉邦試探著說:“要不,你找張良談談?”
蕭何找到張良說:“沛公不想進漢中,您能不能與沛公談談?”
蕭何知道,劉邦都不能說服張良,自己更不可能說服張良留下來。所以,蕭何與張良見面,閉口不談要張良留下來的事情。
蕭何帶張良來見劉邦,劉邦正躺在床上發愁,見蕭何帶著張良進來了,連忙起身迎接。
劉邦為張良沏好茶,親自送到張良手中。
張良接過茶杯,抿了一口茶,然後說:“我認為還是應該進巴蜀就任漢王。儘管巴蜀現在很閉塞,但一切都會有變化。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到巴蜀,現在看來,是被楚霸王封堵在巴蜀了,我們就將計就計,燒燬棧道。以示我們進了巴蜀,就不打算出巴蜀了,以此麻痺楚霸王。絕對不能喪失鬥志,周文王被紂王囚禁,才有八卦,我們進巴蜀,只要不喪失鬥志,一定有發展。隨著形勢的變化,楚霸王堵不住漢王東進關中的道路。另外,我們還要做項伯的工作,讓項伯出面找項羽,把漢中這塊地方劃給我們。理由是既然封沛公為漢王,不能只有巴蜀這些地方,巴蜀這些地方與漢王不搭界。應該把漢中封給沛公,才是漢王。”
張良還沒有說完,劉邦就忍不住地問:“這有可能嗎?”
張良說:“成事在天,謀事在人!不問這有沒有可能,只問我們應不應該這樣想,這樣去做!”
劉邦很興奮,高興地說:“這事還得您去辦!”
張良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