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玉墨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四十七章 【出征韃靼】,旭日東昇之帝國霸業,子玉墨染,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明戶部尚書兼掌行在部院事:夏原吉,隨即就釋出北征詔告天下,挑選了明翰林大學士:胡廣、明翰林院侍講:楊榮、明翰林院近侍:金幼孜,為扈從伴讀。
明靖遠侯:王友,為中隊將軍,明安遠侯:柳升,為副將軍、明寧遠侯:何福、明武安侯:鄭亨,為左右哨兵、明寧陽侯:陳懋、明廣恩伯:劉才,為左右兩掖負責夾擊、明中軍都督府右都督:劉榮,為遊擊將軍充作先鋒,又命明山西行都指揮使:薛錄、明山東都指揮使:冀節,為左右驃騎將軍、明平山衛指揮使:侯鏞、明常山右護衛指揮使:陳智,為神機將軍、明河南都指揮僉事:金玉,為鷹揚將軍、明陝西行都指揮使司都事:李文,為車騎將軍,分督其屬不隸屬於五軍都督府,總計50萬浩浩蕩蕩從京畿內城出德勝門向北進軍。
3月初2日各路明軍集結在綏德衛展開大閱兵誓師儀式。
5月初1日大軍到達臚朐河,明太宗下車駕之後親自賜名此地為〈飲馬河〉,隨即就遭到了潛伏在平漠鎮的瓦剌鐵騎從平原地帶襲擊,射箭一枚、留馬四匹而撤,上面還寫有勸降書直接被明太宗給撕毀。
5月17日得知瓦剌騎兵與此不遠,遂令大軍渡過飲馬河,大戰牙賬內坐鎮的北元完者圖汗重創瓦剌鐵騎迫使他們逃遁,明太宗則率領輕騎追擊至斡難河與之再戰,又打敗瓦剌步騎軍隊導致北元完者圖汗僅以七騎逃出,明軍依然追擊不捨。
5月20日明太宗下令分兵追擊北元韃靼太師,而北元韃靼太師自己熟悉地形又佔地利之便就且戰且退,使得明軍處於被動無奈形式,只能派遣人來召降,但北元韃靼太師卻猶豫不決。
雙方相持多日,明軍雖然時有小勝,但都因天氣炎熱士兵飢渴不能持久,才於6月下令班師,7月17日回到順天府。
7月21日回回部族首領:阿剌馬牙,斬殺明陝西行都指揮使:劉秉謙,佔據肅州衛開始反叛,並約赤金蒙古守禦千戶所、安定衛、罕東衛、曲先衛、阿端衛、沙州衛為援。
然而赤金蒙古守禦千戶所念及大明皇恩不打算與叛軍同流合汙,便暗自讓諸衛名義上同意聯合反叛,實際上則一邊上奏朝廷一邊率領部下擒拿阿剌馬牙交給朝廷。
此事讓明太宗大喜重金嘉賞還改升赤金蒙古守禦千戶所為〈赤金蒙古衛〉授封:塔力尼,為赤金蒙古衛指揮僉事,其部下三人也都封官,至此叛軍獨自奮戰被明沙洲衛千戶:朱迪,率軍圍攻最終平定。
8月20日明太宗在京畿外城廣寧門外設立了(京軍三大營)既;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皆裝備有大明帝國最精銳的火器;火門銃、霹靂炮、大連珠炮、防用手銃、野戰重炮、碗口炮、盞口銃、鐵銃、銅銃、單眼銃、水 雷、土 雷、神槍、神炮、單發火箭、多發齊射火箭、多火 藥筒、並聯火箭、有翼火箭、多級火箭等。
神機營與明初創編的都司衛所駐軍編制不同,其最高編制級別為〈營〉,營編提督內臣設2人、武官2人、掌號頭官2人,營下編中軍、左掖、右掖、左哨、右哨共五軍,各設坐營內臣1人、武臣1人,除中軍下領四司外,其餘各領三司;每司設監槍內臣1人、把司官1人、把牌官2人。
營專門練習神槍、神炮,又得明大寧都指揮僉事:譚廣,獻馬5千匹,使得軍隊陣容擴大又稱為〈五千下營〉依附於「神機營」設官如神機營以下各軍,營下編四司,每司設(把司)官2人。
大明前期京軍三大營編制全營兵力;步兵3600人全配備火器、騎兵1000人、炮兵400人管理野戰重炮及大連珠炮,共計官兵5000人。
裝備火器有;霹靂炮3600杆(步兵火銃)合用火 藥9000斤、重八錢鉛子90萬個、大連珠炮200杆(多管火銃)、合用彈藥675斤、手把口400杆(炮兵防身用手銃)、盞口將軍160位(野戰重炮)都配備有,號稱大明帝國最強天子親軍護衛隊。
明永樂十年公元1412年11月,明太宗第四次命明司禮監太監兼正使、明司禮監太監兼副使奉命統軍2萬7千人,駕駛寶船四十艘出使滿剌加國、爪哇國、占城國、蘇門答剌國、柯枝國、古裡國、南渤裡國、彭亨國、吉蘭丹國、加異勒國、勿魯謨斯國、比剌國、溜山國、孫剌國等地。
船隊於明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從廣東承宣布政使司廣州府出發,使團中包括官員868人、兵人、衛指揮使93人、都指揮使2人、書手140人、百戶430人、戶部郎中1人、陰陽官1人、教諭1人、中書舍人2人、醫官醫士180人、正使太監7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