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說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部分,重生之琉璃匠,瞎說唄,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決計不會讓那樣的情況再出現。
緊了緊牙關,宋清頤的目光落在手上那些鋪子往年的賬簿——宋家的琉璃聞名遐邇,所求者眾,因此琉璃作坊遍佈天下,不過因著東西南北的貧富分佈,琉璃廠的分佈有些錯落。光是這樣,這些大小作坊每年要上報留底的賬簿也是不小的數目了,更遑論積年的累積之下——他明白父親的意思,要想懂得打理作坊,首先要弄明白一個作坊的銀錢往來,畢竟他是要管理一個琉璃制匠宗族,而不是做一個單純的匠師或者經營一家琉璃廠。
不過也因著這些賬簿,讓宋清頤有力無處使的情況有了一個方向。
上一世那兩人除了對自己設局之外,造成最後那樣慘烈結局的另一個原因是宋家部分匠師的背叛,也是他後來落魄之後才知曉了這些,原來那兩人早早就已經開始針對宋家,宋家的那些匠師或許是有把柄在他們手上或許是被收買,總之那時候正是因為這些人在進貢的匠席作品上動了手腳,才使得宋家一夕敗落,家產旁落,而他現在正可以透過往年的這些賬簿檢查作坊和店鋪的銀錢進出是否有異常,來排查可能出現問題的人。
抿了抿嘴角,宋清頤在書桌後認真地翻閱起這些賬簿,這一翻閱還真讓他看出一些問題。
本朝的土地雖然允許買賣,但是相對來說產礦的礦山大多還是掌握在朝廷手上,不過因為琉璃所用的原料大多沒有其他的附帶價值,使得某些產量不那麼大的礦山能在臺面下進行交易,幾個叫得出名字的琉璃世家各自手上多少還是會掌握著幾個小礦山的。當然一些產量比較大的礦山仍舊是掌握於朝廷之手,各個世家每年繳納一筆費用向礦山購買足夠使用的礦石。而這樣的礦山就包括汰州礦。
汰州位於汰水以東,背靠綿雲山,而綿雲山因為盛產馬牙石,凌子石及硝,丹鉛等等礦產而深受各個琉璃窯的青睞,連帶著鄰近的汰州就成了最熱鬧的城鎮,各個琉璃窯的世家都在汰州建了礦石的工坊,方便採集出來的礦石第一時間被加工成半成品,也因此這裡出產的礦石被行業裡的匠師稱為汰州礦。
宋家琉璃廠同樣每年要購入定額的汰州礦才能補足自家礦山所產原料的缺口。至於這個定額的額度,則由每年每個琉璃廠根據年初店鋪的訂單數量上上浮三成所得。而宋清頤此刻看出的問題就是在這個汰州礦的購入量上面。
汰州礦不僅僅是因為它的儲量豐富而出名,它出產的馬牙石和紫石同樣以礦體集中,雜質微小,易於加工而聞名於世。因此宋家的琉璃要是燒製上等大件物品,基本會優先使用汰州礦。所以在汰州礦的採購預算上總是先優先配給宋家幾座大城的琉璃廠,因為那裡富戶多,上等品的訂單也多一些。而眼前的幾本早年的賬簿卻明確的顯示出幾個小的琉璃廠連續幾年上報了汰州礦的預算,都是一些小量的預算,這樣看起來的確能以偶爾的上等品訂單搪塞過去。但同時,宋清頤特意注意了一下這幾個琉璃廠原料支出賬簿裡,似乎有些對不上?按照這樣的賬目,每年這幾個小琉璃廠能餘下不等量的汰州礦。
可是這和那件事情有聯絡嗎,似乎表面上看只能表示這幾個掌櫃的手上不乾淨?
宋清頤眯著眼睛,點了點幾個賬簿封面上的名字。
可偏偏這幾個地方就是當時害得宋家家破人亡的那件琉璃件的原料上晉的地點。
宋清頤上一世因為並不打理家中的事務,而出事後能得到的訊息都是已經塵埃落定無足輕重的傳聞,因此對於那時家裡為什麼會選了那幾個小城上晉的原料也是有些莫名。
不過沒關係,此時我在暗,敵在明,他總是有足夠的耐心把對手的馬腳給逼出來的。
而此時最重要的,或許是他該說服父親派人巡視一下產業。
+++
看了一個下午的舊賬,中間間或找些琉璃基本制技的書文做調解,就這樣也讓宋清頤看的四肢有些僵直,想著從前除非臨試,他似乎都沒這麼勤奮過。看了看天色,都已經臨近晚霞,宋清頤扭了扭脖頸,把書桌上謄寫了一下午的紙張整理好收進了桌邊的木匣之中,正準備招人準備晚膳,卻聽到房門輕響,外面傳來琉光的詢問聲。
“少爺,少君遣人來問,晚膳是送來書房給您用還是在回房布膳?”
楞了一下,宋清頤才想起來回話,“回房吧。”
不怪他愣怔了一下,上一世他可沒有這樣的待遇,不過想想自己上一世的混賬行徑,也是不冤的。或許這一世他和夫君之間即使不是相愛一生,也能做一對互相扶持,互敬互伴的夫妻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