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9部分,穿越清朝當皇帝,匆匆,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死敵德國走得很近,但中國始終都沒有在世界上明確表態自己站在軸心國一方,這一曖昧態度令英國對這個東方大國保有希望。
大英帝國在做著一場權衡,在他們的未來佈局中,俄國的作用在於且僅僅在於遏制德國的需要。除了這一點點好處,這個野蠻的國家沒有任何值得一提的好處可言,傲慢的俄國人還有其他很多很多的壞處,這個國家長久以來就一直是大英帝國的敵人。
如今隨著遠東一個新強權勢力的崛起,在大英帝國的評價表上,它的實力已經超過了同樣是工業化起步的俄國,如果這一場戰爭俄國人失敗的話,也許將徹底退出世界前列國家的行列。到時候這個國家還能有多大的作用,這筆帳無需計算太久。如果這個國家的力量不能用於大英帝國所需要的目的和用途,那麼毀滅也許是最好的方向。
當然,在這一次俄國人與中國的爭端中,英國人不是沒有想過幫助俄國來壓制中國,試圖透過外交的壓力來讓中國人稍稍對俄國低下一點頭顱,但是考慮到中國皇帝已經作出了積極的姿態,英國人也不便再提出更多的要求,況且中國人再怎樣戰勝,他們也不會對大英帝國的核心利益造成威脅,他們的所求,也許就只是希望恢復祖上的榮光吧,至於大英帝國的亞洲利益,在一個日益開明的中國政府和有留英經歷的官僚階層統治下,這個國家不會偏離大英帝國的航道太遠。雖然德國人在拼命的拉攏這個潛力巨大的國家,但是有充足的理由可以相信,德國人只是希望用這樣一個國家來為他們完成牽制俄國人的目的。
所以,在中俄的陸上戰爭即將打響的前夕,英國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那就是在中俄的衝突中,站在中國的一方。向中國方面通報俄艦隊行蹤,就是這一決定的第一個表現。鑑於雙方的兵力對比相差不是十分的巨大,英國並沒有將太多的精力投在這場戰爭上,畢竟自己的軍隊正被德國戰車搞得焦頭爛額,同時,英國人還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做,就是在非洲南端的那個鑽石產地,他們正在準備著在布林掀起一場復仇的戰爭。
世界就是這樣不安定,一場接一場地危機正在漸漸的將這個星球拖向全面戰爭的深淵,每一次地危機不管是透過戰爭還是和平來解決,最終都是在為全面戰爭這鍋快要煮沸的湯鍋下添上一把火。除了戰爭之外。這個地球別無他途。
正如新西伯利亞前線,俄國人佔據了一時的上風,儘管炮火和騎兵叢集衝鋒將最前沿的中國防線衝開了一個大口子,但是隨即進佔的一個團還沒有來得及清點戰果,南面的中國人隨即將復仇的炮火覆蓋在這片人群高度密集的地方。在留下近半個團的傷亡後,俄國人詛喪地撤退回原先的陣地,將那一片已經被炸得七零八落的陣地扔下,雙方再度恢復了對峙狀態,只是中國的戰線似乎向南方收了一收,而雙方的戰線中央就是危險的炮火覆蓋地帶了。
僵持並沒有持續多久。半小時之後,從東向西的斜向防線上,中方各防禦要點都受到俄軍不同程度的衝擊,而且都是同一模式,炮火之後的騎兵突擊,雖然規模不大,最大的也就是團級規模,但是一個上午下來,總的投入進攻的兵力也達到了萬人以上,全線十一個重點防禦點,在一上午的防禦戰之中,傷亡幾乎都是被炮火打擊所造成的。總傷亡達到了兩千七百多人,好在防線上的馬克沁機槍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在面對騎兵叢集衝鋒時,全戰線數十挺馬克沁機槍像收割機一樣收穫了三千多條人命,這也使預搭建的防線在面對衝鋒時,除了新西伯利亞這個沒有什麼地利之便,而且由於多年通關的緣故。在俄國人面前也沒有任何稱得上秘密的地方失守之外,其餘十個點沒有一個出現潰敗的跡象。
雄鋒飛揚: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二百八十七章 孫逸仙
泡書吧 更新時間:2011…5…30 10:34:16 本章字數:2373
大量產生的傷員也讓張玉傷透腦筋,手下不乏傑出的統兵將領,但是身邊卻沒有醫學方面的人才,收容傷員也沒有建立一個固定的體系,除了隨軍的軍醫能夠應付一些輕傷之外,這兩千多人的傷員也在慢慢的用馬車往後方的庫倫運送,許多傷員都死在半路上。張玉馬上把這個問題向軍部彙報。
馮相華收到戰報之後,心中對張玉的表現有一點惱火,對比起固若金湯的伊犁防線和勢如破竹的東征軍來說,中央軍的表現有些今他失望。按照他的看法,中央軍兵力和武備都佔有優勢,敵軍這麼大規模的炮火襲擊,張玉事先居然沒有發現任何的先兆,這說明他對偵查飛艇的使用一定有問題。中央軍擁有一支由15只飛艇組成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