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帝王的疑惑
福壽安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3章 帝王的疑惑,論皇帝重生後的修養守則,福壽安康,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維楨有自己的堅持,徐萬階也有自己的想法。君臣兩互相說服不了!如果朱維楨是個一意孤行,專行獨斷的皇帝,他就算不讓徐萬階去牢裡走一遭,也定會讓他回家吃自己的。 可也許是前世維持善待老臣聽人納諫的仁君形象太久,即使他從未改變心中想法,卻也只是呵斥了他幾句,叫他自己警醒些! 朱維楨的名字“維楨”兩字,是出自《詩經·大雅·文王》的“王國克生,維周之楨”,這個名字意指支柱。 先帝給他起名維楨,是希望他能守住王朝家業,能中興王朝之意。 朱維楨看過許多史書,也見過父皇執政,他知道一個果斷的君王是怎樣的!正是因為如此,他才會效仿那些仁君,他以為一個長久的王朝,那必該擁有仁宗和武宗兩種帝王! 正因如此,前世他自己選擇了效仿仁君,卻選了個聰明果敢的繼承人! 朱維楨後悔過戰事失利,後悔過皇嗣夭折者多,後悔過縱容宗室外戚,後悔過與母親爭執,卻從沒後悔過自己的為君之道。 所以,他重生回來,雖有彌補遺憾之心,卻沒有全然否定過去的意思。 他溫和的和一切相處,最後竟然發現,原本,自己的遺憾、不如意,都是旁人的有意為之。 這對一個帝王來說,這是多麼可笑的笑話。 朱維楨一邊憤怒,又一邊不解。 他在心裡疑惑,一個靖懷郡,一家成安伯府,都不是前世自己所認知的樣子,更不是他們給自己表現出的那副樣子。 那群臣呢?幾十年他們沒有一個人發現、檢舉過張符生和成安伯府。那他們是否就像隱瞞、忽視靖懷郡一樣,在其他地方矇蔽了自己? 他是一個一生都居於京城的皇帝,前世後來沒有戰亂盛世太平,他也沒有出過京城,因為帝王出行,必舉國矚目,百官也總是勸諫自己不要勞民傷財。 可現在他徹底產生了疑問!帝王久居京中,到底是愛惜百姓,還是給了群臣矇蔽聖聽的機會? 在長壽殿裡,看著《大周皇輿全覽圖》,他很想到太廟問一問,是否每一個帝王都會產生和自己一樣的疑惑?身邊之人不知是忠是奸?他們所給自己展現的,不知是真是假? 作為帝王,朱維楨不是不知道最有效直接的解決辦法,那就是監視群臣!曾經他以仁君為目標,自然不希望群臣因為皇帝惶恐不安。 現在呢?現在自己要怎麼做?朱維楨思索著。自己要像前世一樣,做個眾臣心中的帝王?還是殺伐果斷,做個爭議之君? 朱維楨雖似猶豫,可他心底好像又明白,自己重生一世,不該繼續走前世的老路;可他又有些茫然,自己若把所有的事情都變的不一樣了?那王朝未來會是什麼走向? 會是變好?還是變壞? 比起曾經,未知的未來,才更讓人疑惑! 至少,至少上一世,他履行了自己帝王的義務,完完整整的把王朝傳給了下一代。 朱維楨沉默之時,乾清宮外頭傳來了喧譁聲,和興安的呵斥聲。朱維楨抬起頭,揚聲問道:“興安,外頭怎麼了?” 興安急忙跑了進來,他面色慌張,語不成調,“陛下,信都長公主府失火了!” 信都長公主是先帝的六皇女,嫁給了自己舅母家裡,幫他們在京中立足。 朱維楨猛的站起,沉聲問道:“皇姐怎麼樣了?” 他雖問著信都公主的情況,卻好似心中有所察覺,一件又一件和前世的與眾不同,好似是上天的指引,指引自己走向新的方向。 興安臉色不好,猶豫道:“公主府長吏似乎是說,信都公主被燒傷了胳膊。” 陛下剛在朝堂上態度強硬的呵斥了徐大人,這會子該有不少人打量、盯著乾清宮。 信都長公主是陛下皇姐,她受了傷,讓府中長吏慌亂,在乾清宮喧譁。縱使陛下理解,明日也會有多事的御史在朝堂說事! 到時候他這個乾清宮總管也少不了被那些御史當庭噴的狗血淋頭! 朱維楨揉著眉,問興安:“給皇姐看傷的太醫可準備好了?公主府燒了,皇姐是要回宮裡住?還是要去駙馬家裡?” 朱維楨之所以有這一問,只是因為信都長公主雖然嫁的是自己親表兄,他們夫妻關係卻一言難盡,這也影響了婆媳關係。 興安回話的肯定,他直接道:“信都長公主已經進宮了!太皇太后已經留下她了!” 朱維楨無奈撫頭,皇姐都已經進宮了,她府裡的長吏竟還在乾清宮喧譁,難不成這火災還另有隱情?讓一向謹慎的皇姐連規矩都不顧了,像是要故意鬧大一般。 朱維楨嘆了口氣,對興安吩咐道:“讓陳新代朕先去看看皇姐吧,等午膳過後,朕再與皇姐說說話。” 興安躬身應了,然後退下找陳新去了。 朱維楨卻有些鬱悶,重生以來,變故倒是不少。只是,為何除了自己有意推動的事情外,其他自己沒有預料到的變故,幾乎都發生在親眷身上和後宮之中?喜歡論皇帝重生後的修養守則()論皇帝重生後的修養守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