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江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百三十章 軍都城丟、王松劉放慌,三國處處開外掛,一本江山,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劉放字子棄,涿郡人氏,乃是漢廣陽頃王劉建(燕剌王劉旦之子)的兒子西鄉侯劉容的後代,曾在郡中擔任綱紀官員,被舉為孝廉。
天下大亂,漁陽王松割據本土,劉放前去依附他。
本來劉放是很反對王松迎奉袁紹入三城的,但是當時公孫瓚生死未知,幽州究竟屬誰大家都不知道,所以未加以勸攔。
此時王松問計,他分析研判道:“過去董卓倒行逆施,英雄同時起事,擁兵自立,擅自發號施令,只有威海侯夠拯救危亂的局面,攻入洛陽,所向披靡。
以前袁家是很強大,一個據有豫州佔南陽,號有天下第一富庶之地,兵多將廣,但是屢犯徐州,屢被擊敗,丟了沛國不說,大將紀靈也戰亡,袁術以然不成氣侯,乃為井中枯骨也。
袁紹據有冀幽,但是被威海侯玩弄於股掌之中,東萊軍兵勢席捲冀州,奪袁紹根本,志在掃清河北地區,威權與刑罰已經結合,事情的大勢也以昭顯。
快些到達的總會得福,比如公孫瓚,落後臣服的就要滅亡,將軍你威不如公孫瓚,兵不如公孫瓚,城也不比他多,還有什麼可考慮的。
過去黥布放棄為王的尊貴地位,執劍歸依漢朝,確實是懂得興盛衰敗的法則,明瞭歸依叛離的命運的舉動。將軍您應該投身於威海侯,把自己的命運交付給他,用優厚的禮物去與他結交。
獻城引兵,你就是大功臣,這是最後的機會,失之恐有覆滅之機。”
許定不光取了萬年公主,還派人刺殺成功了董卓,功高蓋勢,兵多將廣,錢糧充沛。
目光是最適合投效的人選,劉放不是迂腐之輩,自然要選擇他。
王松猶豫了一下,然後問道:“這樣真的能行,威海侯接納了我們,恐怕這三城之地就不在屬於我了,我能得到重用嗎?”
劉放道:“將軍,天下大勢,當順勢而為,逆勢則死,現在三城雖名義上屬於將軍,但是將軍真的還能做三城之主嗎?”
“這……”這話就扎心了,說到王松的痛處了。
現在三城都駐紮著袁紹的人馬,這些大爺壓根沒把他放在眼裡,只會讓他供給糧草,抽調民壯守城修壕。
要不然,王松也不會找劉放來問計了。
正當二人談話之際,有人來報。
“將軍,袁公差人來報,泉州城的守軍守兵全部要調往安次城,希望將軍能過去協助撤離,以防出亂子。”
王松聞言咯噔一下,臉色一黑,揮揮手讓通傳的人下去。
人走了,王松才道:“子棄看來我們別無選擇了。”
這還沒打就先讓他放棄了一城,沒有了三城,他王松還算個屁呀,到時拿什麼送給許定。
“是沒得選了,將軍,威海侯的箭還沒有射來,但是袁公的刀卻舉起來了,他讓將軍出城去安撫泉州怕不單單是如此呀。”劉放冷笑連連,這種時候袁紹讓王松離開雍奴,用心險惡呀。
王松眼中同樣閃出一絲精光,臉露憤色道:“你的意思是袁紹有殺我之心,我出了雍奴城恐怕半跑就會遇害,到時雍奴城徹底由袁紹手下掌控。”
“不單是如此,如果將軍不出城,恐怕立即就會被殺,連明天的太陽都見不著。”劉放一語道破提醒道。
袁紹如果對王鬆起了殺心,有意滅他吞其部曲,那隻需要一個牽強的理由就行了。
而不聽調令最最適合的理由。
自古軍法是最講道理也是最無道理可講的東西。
王松聽聞渾身都在冒冷汗,這是必死之局呀,左右袁紹都會想殺他。
割據一方的小梟雄,此時有種無力之感,感到了死亡來臨,也不由的慌了神,忙問道:“子棄,那我該怎麼做,現在投奔威海也還不到時機,出城是死,不出城也是死,難道要在城內與袁紹兵將火拼?”
王松自家事自己知道,他的兵將有多少本事。
他們是打不過袁紹的,而且袁紹有殺他之意,自然就多有提防,哪裡會給他機會。
況且自己的手下近來多有與袁紹方面走得的近一些,誰知道哪個暗中被袁紹拉攏了。
如果劉放不是文士,不先勸他投降許定,他現在都不敢相信劉放。
劉放想了想道:“將軍,順勢而為,既然袁紹調將軍出城,那就先依從他的調令,從雍奴城撤得乾乾淨淨,徹底讓出雍奴城,一定要積極配合袁紹的人,還要寫信給袁紹,表示想去薊縣,希望袁紹能振作與威海侯死戰到底,還要適當的貶低一下威海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