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江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百零三章 益州的反應,三國處處開外掛,一本江山,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孫策與周瑜北上,走的是豫州到泰州,如此可免與呂布的誤會。
所以他們特地繞道去了袁術那裡。
“義父安康,我跟公瑾要北上了去打匈奴了。”孫策與周瑜在汝陰城下看到了等著他們的袁術。
袁術道:“我就不請你們入城了,你們走之前能來看看為父,為父很欣慰,很高興。
此去好好打,打出威風來,多注意安全,還有……放心,我不會動呂布那狗賊的手下,天下興亡我袁家不比誰家差,我袁公路要報仇,等得起。”
聽到袁術這樣說,孫策與周瑜都大鬆了一口氣。
他們就怕袁術趁著呂布北上,然後反攻拿回豫州三郡。
如果是那樣,那肯定招來許定的報復,連帶著揚州也不例外。
現在袁孫是一家,要打也會一塊打。
“來!喝了這碗酒,路上好走!”袁術親自為孫策跟周瑜倒滿了海碗,然後遞了過去。
一人接過,一口乾下。
擦拭了嘴角,孫策與周瑜單膝拜道:“義父不送,我們去了。”
“等等!你們北上,我汝陰城,我袁家怎麼能不派人一起。”袁術衝著身邊的女婿道:
“黃猗你帶我袁家子弟們去助伯符跟公瑾,幫著他管理好後勤還有他們的安全。”
黃猗很不情願,不過袁術發令了,也只能硬著頭皮道:“是岳父大人,小婿一定不墮豫州的威名。”
孫策有心想拒絕,不過被周瑜輕輕碰了一下,只好應承下來。
大軍沒有多停留,然後繼續向北進入許定地盤,一路上有人接引,行走起來也是格外的快。
…………
與此同時,交州各州郡,雖然靠南,路途遙遠,不過也早早啟程,派出一支合計三千人的隊伍北上。
益州劉璋問向眾人:“許定與曹操皆發了號令,你們覺得我益州該不該出兵,該出,又出多少?不該出,要如何回覆。”
下面立即有的說該出,有的說不該出,反正各有爭論,完全沒有一個統一的態度。
劉璋一個頭兩個大,然後問向心腹法正:“許正,你覺得呢?”
原來法正混入益州後取化名許正。
他是許定的開山大徒弟,用許姓也不算違規。
許正(法正)出席回道:“主公,我覺得我們該去,但是又不該去!”
眾人一面懵逼,這是什麼回答。
劉璋道:“這是何意?”
許正(法正)道:“該去,是應為主公乃是大漢宗親,乃是益州之主,有守土為國,抗擊匈奴的責任,所以我們必須要有明確的態度,要去。
不該去是因為,我們去不了,張魯不會放我們去,走東坐船出荊州,兵馬出不了多少,而且轉展路途遙遠,我們去了,北邊戰事也結束了,去了也沒用。”
眾人突然想到許定報紙上的一句話——我竟無言以對。
這TM說得我差點就信了。
本來劉璋就不想出兵,對付張魯尚且還不夠兵力,哪有兵馬在北上。
去少了丟人,去多了心疼。
不由的暗讚一聲還是許直懂我,於是他咳嗽一聲,正了正聲道:“此話到是在理,只是如何回覆長安與威遠島?”
劉璋看向了法正,法正沒有說話,而是撇了一眼跟他一起進入益州的孟達。
孟達出席道:“主公此事簡單,修書前往長安與威遠島,承明情況,就說張魯不讓路,我們也無法派兵出川,希望他們能諒解,為此顯示我們的誠意,願意出資為北上征討的大軍盡些綿薄之力。”
這個回答,孟達自認為極為的完美了,所以低著頭,微微一揚嘴角。
四下的其它益州文武們也交頭議論表示可行。
劉璋也滿意的點頭道:“不錯,子敬此言到是不錯。”
不過作為主公,劉璋也有自己的一套小聰明,遂又道:“你們還有別的要說的嗎?”
眾人均搖頭,只有法正說道:“主公,其實我們還可以補充做些其它的事,以免被人詬病,匈奴在北,我們是打不著,但是這蠻夷蠻夷,大家去打北匈奴,我們打南蠻子也是一樣的。”
打南蠻子。
這到是新奇。
腦回路也清新呀。
眾人又是一片議論之聲。
劉璋到是眼前一亮。
打南蠻子,我怎麼就沒有想到呢。
是呀,大家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