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江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四十六章 免費普及蒙學,三國處處開外掛,一本江山,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毛玠領命道:“是主公,我一定儘量滿足他們,現在我們不差錢,他們也花不垮我們的錢庫。”
錢壯慫人膽,現在不斷的造新錢,來吧,你們花得快還是我造得快,毛玠人也變得闊氣了。
“對了,我在定個基調吧,現在戰事剛結束,日後的發展綱要就是要富!要富!修喬擴路;要強!要強!生娃種樹;要壯!要壯!養殖畜牧;要長!要長!練兵備糧。”許定站起來鏗鏘喊道。
好一個要富!要富!修喬擴路。
好一個要強!要強!生娃種樹。
好一個要壯!要壯!養殖畜牧。
好一個要長!要長!練兵備糧。
想要富先修跑,富了要變強,何以變強生娃造人,人丁興旺就有了強的基礎。
有人了就要養壯實了,多吃肉長得就結實,沒有肉就多養豬養雞鴨牛羊。
想要長遠穩固,心中要有糧,要有強兵。
不光是常備軍,還要民兵,全民武備,才是立國之本。
唐朝之前,華夏各個政權其實都是全民武備的,只要是男丁就是兵,遇到戰事就會抽丁成伍,這是律法規定的。
所以後世很多人不能理解,為什麼在秦漢甚至是商周春秋戰國,中國的歷史記載裡一場戰役動不動就是幾十萬上百萬軍隊幹。
都覺得不真實,這是虛構的數字,後世打一場才幾萬人,達到十萬就算驚天數字了。
古代打仗還能打出這麼大兵團的戰役,感覺像是吹牛,尤其是西方人壓根不信。
但是這就是事實,因為這個時候華夏有其它地區無法比擬的人口優勢,抽丁成隊,治下十萬人差不多就能抽出少則一萬,多則三四萬的兵丁出來。
你說我們沒百萬大軍,你說我們還是虛構的,只是你不知道當時的律法,不知道實際情況而以。
所以逃兵這個詞最早是指逃避兵災,逃避兵役。
眾人領會了許定的意思,然後下去繼續展開工作。
“孝先留下,我還有一件事交待給你。”
眾人起身離去,許定叫住了毛玠,毛玠留下,等眾人都走了,許定道:“是這樣孝先,我準備在一郡、一島、一州中施行蒙學普及制度,同時蒙學全部免費,讓三地的所有適齡孩童全部專案納入蒙學,開啟民智,讀書識字。”
普及蒙學這是好事!
毛玠當然不反對,相反是支援的。
只是全部免費,這花費就大了,所以明白許定單獨留下他的目的。
“主公,真要全部免費,是不是口子開得大了一點。”毛玠思忖了會問道。
“不大,這只是蒙學,要不是怕師資力量太少了,我還想普及更高一層的學府。”許定很早就普及蒙學了。
只是他沒有這麼多的老師跟財力。
以前的錢財自然是優先用於軍事跟發展,不可能投入太多給教育,所以優先惠及的是高等一層的教育,當然在他的有意授權之下,同時儲備培養了一大批老師。
現在有了這些老師,便能派往各地開枝散葉了。
所以教育這種事,不光是錢的事。
同時不是你普及了蒙學,治下百姓就願意送孩子進學堂。
如果窮得飯都吃不起,拭問誰還有心情讀書。
所以讀書在古代真的是一件奢侈的事。
不是你想讀就能讀的。
所以許定才要鼓勵發展經濟建設,多養殖,要讓百姓先富起來。
現在先把蒙學普及立起來,等發展得更好了在進行第二層的教育。
這就像是後世一樣,先掃盲,在提深造。
當然這方面他早在軍隊裡進行了,凡是兵伍,晚上都會抽出最少一個時辰來認字。
兵伍是根本,他們認全了字,學到了知識,等退伍或是返鄉擔任地方治安管理之後,在幫助帶動地方的文化提高。
“好吧!既然主人執意要做,我會安排資金給學院的。”毛玠最後還是同意了。
這事他們都知道許定很早之前就想幹了。
學院其實就是個教育部,蒙學也歸蔡邕、鄭玄他們管,所以錢要先經手到學院。
由學院去安排排程,發放完成,毛玠在派人去檢查稽核,地方郡縣政府則負者舉報學院的資金使用情況有無違規。
若舉報屬實,查清之後會給與獎勵,也算是一種政績,是可以加分的。
這樣既避免了地方政府剋扣教育資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