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部分
兩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4部分,步步生蓮(回明作者新作)下,兩塊,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心腹之士,但有一人施放冷箭,老先生就有性命之險。萬萬不可。”
張承先含笑道:“我相信,楊太尉駐馬瓜州,久不攻城,也是不想與歸義軍兄弟相殘,如果能不戰而降歸義軍,這是一樁天大的功德,若是老夫一人之死,能避免千百將士之死,同樣值得。老夫主意已定,你就不必阻攔了。
馬簇反覆勸阻,張承先執意要去,無奈之下,馬碳只好道:“這樣的話,請老先生內著軟甲,由在下陪你一同前去,先生不可越過街心,如有什麼不測,馬碳全力以赴,總要保證先生安全才好,要不然……大叔一定會責怪我的。”
張承先呵呵笑道:“看到你,老夫就曉得楊太尉是個仁義之人了,成,我聽你的,便穿一身軟甲,儘量保住我這條老命罷了,呵呵……唯愛蒼井空
歸義大街兩側盡是舉槍張弓嚴陣以待計程車卒和百姓,整條寬敞的大街上卻是寂寂寥寥,連一條狗都沒有。忽然,被八大家族佔據的東城一側,一個皓首布衣的老人緩緩走了出來,身後只跟著一個眉清目秀的童子,對面正嚴陣以待的歸義軍將士都納罕不已,紛紛交頭結耳起來,漸漸的,有人認出了那老人的身份,竊竊私語聲匯聚成一股聲浪,歸義軍的陣容頓時騷動起來。
曹子言按刀望去,就見那身穿曲裾禪衣,峨帶高冠,腳踏高齒木屐,儼然漢唐古人的老者往街心一站,看了看刀劍森嚴,壁壘分明的大街兩側,忽然雙臂一振,亢聲說道:“老夫是歸義軍節度使、瓜沙肅甘涼等十一州觀察使、栓校禮部尚書,金吾大將軍張義潮後人、張承先!”
對面的聲浪更趨強烈,張承先頓了一頓,又道:“歸義軍的將士們,你們可知道何謂之歸義?大唐宣宗,感於我歸義軍之壯舉,曾有讚譽,可為註解:抗忠臣之丹心,折昆夷之長角。囊融河西之故事,見於盛時;李陵教射之奇兵,無非義旅!這就是歸義。
歸義軍是家祖義潮公一手創立,義潮公素懷大志,自幼喜誦《封常清謝死表聞》:冀社稷復安,逆胡敗覆,臣之所願畢矣。仰天飲鴆,向日封章,即為尸諫之臣,死作聖朝之鬼。若使歿而有知,必結草軍前,迴風陣上,引王師之旗鼓,平寇賊之戈鏈。生死酬恩,不任感沁…………
義湘公一心復我漢土,揚我漢人志氣,惜我子孫不屑,以致沒落如此,如今王師遠來,我等子孫,不必結草軍前,迴風陣上,引王師之旗鼓,但只開城相迎,以歸故國,以接故人,難道還做不到嗎?我們應該在樣狼環伺之下自相殘殺嗎?”
曹子言呼吸急促起來,大叫道:“射死他!給我射死他!”
長街上,風蕭蕭,吹得張承先頜下一部長鬚迎風飛舞,彷彿真若有先人之靈盤旋其上,歸義軍眾將士望之凜然,還有哪個敢動手,曹子言氣極敗壞,一把搶過一副弓來,張弓搭箭,瞄準了張承先。
張承先揚聲道:“楊太尉以十萬甲士,旌旗西指,所過之處,真不臣服,如今,堂堂歸義軍,要為曹氏一家一姓之富貴,螳臂當車,抗拒天軍麼?”唯愛蒼井空
“嗖!”一枝冷箭劈面射來,張承先身後小童攸而一閃,便到了他的前面,大袖一捲,那枝冷箭便無影無蹤。
曹子言見此異狀,不由目瞪口呆。
張承先大喝道:“將士們,願做歸義軍的,站過來!願做曹家軍的,就把你的箭,向老夫、向養育你們的沙州百姓們,射過來吧!”
對面的騷動突然停歇了,沉寂了半晌,忽然有人持戈向街這面大步走了過來,但有一人行動,便有人陸續相隨,很快,歸義軍就像潮水一般,朝著卉城傾瀉過來,盔甲鏗鏘聲中,傳出曹子言徒勞的、絕望的、聲嘶力竭的大喝聲:“站住!都給我站住!”
第十三卷 衝冠一章節:第024章 江山美人
安利軍,隆德軍如今在這個地方,程世雄奉折姑娘之命,已棄守廣原城,全軍殺回府州,如今已突破安利軍和隆德軍設營阻攔的靜羌寨,抵達闌干堡,不過他們想再往府州去,就必然要撞上已佔據太堡津的寧化軍。
寧化軍是大宋邊軍,戰力很強,而大堡津又是府州一處重要的關隘,多年來修築加固,險可不攻,如果程世雄想強行突破,勢必要付出極大的犧牲。你們再看這裡,晉寧軍進駐了鎮川堡,切斷了我們和府州之間的聯絡,他們只守不攻,也不接受我軍的挑戰,我們想重新開啟麟府兩州間的通道十分困難。
平定軍已佔據沙谷津,威勝軍佔據了橫谷寨,對府州形成合圍之勢,而潘美親自率領的禁軍精銳已抵達河合,氣勢洶洶,來者不善,我們就算想赴援府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