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明末求生記,名劍山莊,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
北京城。
而今的北京城中,多了不知道多少騷腥味。
整個內城的人,被部趕了出去。內城被八旗搶先徵用了,幾乎數十百姓被遷居城外,也沒有什麼補償。
似乎是因為去年,天花蔓延比較猖狂。故此,旗人以為與漢人接觸,有傳染天花的危險,故此內城禁止漢人進入,後來這個禁令才慢慢的鬆懈了。
奪民產之事,北京內城幾十萬間房子,還是小事。真正的大事是圈地。
多爾袞安撫八旗子弟,停了八旗子弟的口糧,每一個人分發四十二畝地,這就是所謂旗地。這還是清廷下層旗人,滿清八旗權貴的胃口更大。北京連遭戰亂,很多田地荒蕪,土地倒也不是什麼問題。
但是人卻成了問題。
有了田,也有人來耕種。
於是乎,清廷權貴決定一步到位,直接在地圖上劃界,所劃之處,土地連同上面的百姓,都在自己還不知道的情況之下,成為了別人的奴才,這又激起了反抗。
這就是有名的圈地令,延續這個政令。百姓紛紛逃亡,沒有人願意當別人的奴才。面對這個局面,又釋出了逃人法。凡是逃人皆斬,乃至收留逃人的,也連坐。
以至於北方,連一個乞丐都不敢收留。不敢施捨東西。原因無他,就是唯恐牽連到自己。滿門被殺的不要太多。
當然這是後話,現在圈地令才剛剛開始。
不要看,多鐸,與阿濟格兩路進攻,大破李自成。但是真正支撐起滿清北京政權的不是別人,而是多爾袞。
多爾袞一手撐起了滿清北京政權。
一邊主持了,西征與南征,這個南征,並非進攻江南,而是進攻山東。
山東的平定,比起其他各處要容易的多。
首先,山東是大順的薄弱環節。李自成僅僅派偏師經略山東,在李自成如日中天的時候,山東的投降也是自然而然的,但是李自成敗退之後,山東士紳自然不願意為李自成陪葬。
於是乎,紛紛起事。
一時間山東凌亂之極。什麼人都有,有忠於李自成的將領繼續堅持,有高舉大明旗幟的,所謂大明濟王。甚至在淮安的高傑也派人北上插了一手。
多爾袞面對這樣的局面,就派出多鐸南下,多鐸剛剛到了山東,隨即懷慶告急,轉向向西了。
但是即便如此山東也是粗定了。
山東士紳在滿清
與義軍之中,做選擇題的時候,選擇了滿清。
當然了,山東士紳的投降,並不代表著山東人反抗的結束,整個北方的平定。蔓延到了十幾年之後。所以山東雖然大致控制在清廷的手中,其實地方都有高舉義旗。
只是清軍主力南下,一時間無法顧忌到山東。
而山東的情況,並不是僅僅是山東的情況,而是整個北方的情況大抵都是這樣的。
即便是多爾袞坐鎮北京的時候,與北京不遠的保定,天津也民亂紛紛。
這樣的情況,也動搖了滿清上層很多人統治中國的信心。
其實在這個時候,多爾袞也發過一次剃髮令。但是剃髮令一下,北方一副風雨飄搖之態,多爾袞不得不捏著鼻子將剃髮令收回來,發了一封詔書,大意是,北京剛剛安定,剃髮以別順逆,但是現在大家投誠之心甚堅,就不用這樣做了。
當然了,多爾袞也就這一件事情記在心上了。
面對北方風雨飄搖的局面,多爾袞做了兩手準備。一手準備是安撫各地明軍降將,幾乎允許這些將領在地方割據,不觸動他們的利益。最明顯的就是大同姜鑲了。
他是明朝大同總兵,後來投降李自成,仍然在大同立足,後來又投降滿清,又在大同立足。
幾乎上就是割據了。
因為多爾袞深刻的意思到了,想平定天下,區區二十多萬的八旗子弟,是遠遠不夠的。拉攏各地有實力的軍頭,也成了必然之舉,從這一點看,羅汝才與多爾袞,到有幾分英雄所見略同的感覺。
所以,要藉助降軍的力量。
另一方面,他又知道,這樣優柔下去,也是決計不行的。於是乎他在另一件事情上,也竭盡力,那就是重建文官體系。用文官體系來消除各地的軍閥。確定滿清的中央政權。
這倒是一手好棋。
多爾袞多次發詔書,將清廷的官員原職留任,很多南方的官員都逃走了,但是很多北方官軍都留了下來。當然也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