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二十章 闖營的戰略轉向,明末求生記,名劍山莊,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一百二十章 闖營的戰略轉向
李自成前腳離開了潼關,清軍後腳就追了上來。
李自成本想在西安匯合高一功南下,但是時間上來不及了,只能當日就撤退了,並命田見秀斷後。將西安城中所有糧草都燒掉,不留給清軍。
只是李自成走後,田見秀不忍心。
闖營糧草斷缺,很多糧草都是從民間之中強徵過來,關中本地糧食短缺。這剩下的糧草,幾乎是百姓的救命糧,田見秀下令,將這些糧草分散給百姓。
只是田見秀卻不知道,他的好心,做了一件大大的錯事。
清軍後腳進入西安之後,隨即用刀兵收糧,本來是饑民的百姓,或許還能活下來,但是因為手中有糧食,反而懷璧其罪,為清軍所殺,而清軍正是有了這些帶血的糧食,才有了力量繼續追擊李自成。
潼關失守,更大的影響力。不在戰事上擊殺了李自成多少,而是政治上瓦解了大順政權。
潼關失守之後,各地明朝降臣紛紛又投了清廷。
以董學禮為其中代表。
其實董學禮並不是在潼關之戰前投降的,而是懷慶之戰就投降了,如果沒有董學禮的陣前投降,懷慶之戰,也不會結束的那麼快,多鐸也不會那麼快的挺進到潼關城下。
董學禮寫了書信招降各處降將
有少數幾個明朝降將不同意,如牛成虎。其餘的如同白廣恩,左勷等人。但是大勢難改,即便是牛成虎,不得不在陳之龍的裹挾之下投降了清廷。如果對照了孫傳庭出關的將領名單。
就會發現,這些人大多都是孫傳庭舊部,也就是明朝最後的支柱。秦軍。
不過他們搖身一變,成為了清君的賴以支撐的支柱,後世稱之為甘陝綠營兵,在後世的很多征戰之中,都有上佳的表現。
面對麾下將領紛紛投降的情況,李自成撤到河南之後,清點人馬,只剩下一十三萬之多,大順雄兵百萬,已經成為了歷史。
不過,比起李自成的情況,更加難過的是高一功。
在李自成倉促撤退的時候,高一功還守著延安城,被阿濟格團團包圍住,當他知道,西安被官軍攻下,沿邊明軍降臣紛紛投降清廷的時候,他反而成為了絕對的少數派。
在絕境之中,高一功反而表現出英雄本色。
帶著數萬人馬向西撤去,匯合黨守素所部,不僅僅要與清軍作戰,也要與各地降臣作戰,甚至與關外的蒙古做戰,進行一場,從延安向西,至寧夏。
在寧夏還與阿濟格打了一場大戰,雙方激戰竟日勢均力敵,結果清軍借兵套虜,所謂套虜就是河套地區的蒙古人,在高一功背後發起進攻,高一功不得不撤退。
行進甘肅,攻漢中,入四川,最後從鄖陽進入湖北,所經之地,綿延數千裡,大小百餘戰,到了湖廣的時候,已經是次年了。
而那個時候,李自成已經成為歷史。
而這個時候,李自成在河南內鄉,重整人馬,與眾人商議,接下來該怎麼辦?
放棄了整個西北,李自成這個皇帝已經名存實亡了。
他手下僅僅有十三萬人馬。
大多都是李自成死忠精銳,倒也可以相信。
如果在數年之前,十三萬人馬,足以撼動天下。但是現如今,十三萬人馬,根本算不上一流的實力,清軍就不用多說了,清軍滿,漢,蒙八旗,就有二十多萬。
而除卻這些之外,還有數目繁多的降軍,別的不說,單單是西北原明軍的降軍,組織一下,有二三十萬絕對沒有問題,再加上其他地方殿下降軍,他們控制的蒙古部落。
多的不說,接近百萬人馬,絕對不少。
當然了向一個方向投放這些人馬,是決計不可能的。
而曹營現在的人馬,分為兩部,一部是羅玉龍在南京統領的,一部是羅汝才帶到武昌的,再加上附庸的高傑,鄭芝龍所部的人馬,加起來也接近百萬之眾。雖然南明屢戰屢敗,但是如果整合一下,幾十萬人馬還是能拿出來的。但是這些人馬到底能不能打仗,卻是另一個問題。
即便是龜縮在四川的張獻忠,此刻也佔據成都,分列四十八營,這還是中軍,分屬各地的駐軍,也有數十萬之多。
可以此刻李自成從天下第一流的勢力,一下子跌倒了,不影響天下大局的勢力。
如此大敗,不僅僅是士卒士氣低落了 ,連高階將領都士氣不高。
李自成目光掃過所有人,說道:“何必如此,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