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章 樊城二,明末求生記,名劍山莊,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二章樊城二
阿濟格遠遠的看著樊城關,說道:“區區小城,誰給本王拿下來。”
“主子,奴才願意。”尚可喜大聲說道。
尚可喜一說,身後不少將領紛紛上前說道:“臣等願意為先鋒。”
阿濟格說道:“平南王,這事情就交給你了。”
“喳。”尚可喜說道。
“其他各部都要從平南王調遣。”阿濟格說道。
比起別的人,阿濟格還是比較相信尚可喜的。原因無他,尚可喜要比其他新附軍要可靠的多了。
而且尚可喜也接觸過火炮,軍中這一批火炮都在尚可喜的手中。
令尚可喜主持攻樊城之事,實在是再好不過了。
不過,阿濟格所說的主持各部人馬。絕對沒有八旗各部,與蒙古騎兵。
這些人馬,絕對不是漢人可以染指的。
尚可喜接令之後,立即排兵佈陣,大隊人馬在樊城關以北列展開陣勢。
前列火炮,數量不多,大概有十幾門。都是紅夷大炮,這些火炮大部分都是明朝所制的。
明朝紅夷大炮都佈置在北方邊境,與北京城頭。
哽噺繓赽奇奇小説蛧|.
清軍本身還有一些紅夷大炮,但是清軍所鑄的火炮,質量與數量都不足。
比不上明制火炮好。
要不是清軍繼承了崇禎的遺產,他也不可能有這麼多紅夷大炮分佈在各軍前線,不管是阿濟格軍中,還是多鐸軍中,都有不少。
火炮後面,是無數旗幟招展,此刻無數人議論紛紛的,不過聽起來大多都是塞上的口音,這些大多都是投降的邊軍。
而兩側無數遊騎環繞,是蒙古精騎,而八旗士卒都在後面壓陣。
似乎是吸取了潼關城下的教訓。
才擺出來這個陣勢。
樊城關頭之上,李過皺眉看著北方的陣勢,又看著腳下樊城關,眉頭皺著緊緊的。
眼中的怒火就要噴塗而出,說道:“曹營想要借刀殺人。”
樊城關是一座依靠漢水所建小城,似乎護住了一個渡口,這個渡口渡過漢水,就是襄陽北門了。
城池不高,不過兩丈左右。
而且年久失修,大片大片枯草,城池之中的裂縫裡面鑽了出來,一個個拼命的向上掙扎,甚至有一些都有一人多高。
不用看別的,就看城頭之上,幾乎要將人淹沒的荒草,就知道這一座小城有多少年沒有修葺了。
當初闖營南下的時候,在這樊城關根本沒有遇見抵抗。依靠這座小城抵擋數萬大軍,讓李過怎麼想,都覺得不對。
“李將軍。”袁宗第說道:“小不忍則亂大謀,不管怎麼說,楊將軍沒有制我們於死地的心思。最少我們的後路是暢通的。”
周輔臣在漢水之中,他已經徵召了千里漢水之上大部分民船,特別是襄陽一段,襄陽北岸根本找不道一艘船隻。
只要闖營殘部想要撤退,隨時可以撤出去。而渡口就在樊城關之南。
李過深吸兩口氣,努力平息呼吸。他也知道現在的局面由不得他了。
他已經不是當初的李錦了。
在李自成興旺達的時候,不管是為了顯擺也好。為了別的什麼目的也好,為李過改了名字,改為李錦了。
只是現在大順早已成為過去式了,連叔父李自成也不得不到羅汝才軍中為質。
什麼李錦,李過都很沒有意思了。
他不再是大順王朝得力繼承人之一,此刻他即便是心存不滿又怎麼樣。
能帶軍叛逃嗎?
不說,李自成在羅汝才軍中,單單是眼前大多數都是之前的判讀,再加上闖營不知道多少人都死在清軍手中,可以說是血海深仇。
李過寧可投奔官軍,也決計不會投奔清軍的。
李過說道:“袁將軍,可敢與我城下走一遭。”
袁宗第說道:“你的意思是?”
李過用力的跺跺腳,說道:“這城池能經受住幾輪火炮轟擊。如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
“劉叔的仇,我早想報了。”李過說道。
袁宗第看看了樊城關這小城之中,幾乎密密麻麻的人頭,數萬大軍拘束在城中,有一種人滿為患的地步。
守城並不是人越多越好。現在李過早已下令依靠著樊城關兩側,分別在立下兩個營地。三營並列。
袁宗第沉吟片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