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四百九十一章 事後諸葛亮,洛河鬼書,人面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我猜,刊鐸多次提到的那個撒彌和金背骨笏之前,可能有著某種聯絡,連同蟲穴與金背骨笏,可能也有著我們都不知道的聯絡。
但眼下這些都只是猜測,對與不對,還無法定論。
沿著峽谷一路前行,起初骨笏的碎片只是震顫,到後來,它幾乎要從匣子裡蹦出來,我必須用力捏住匣子,才能保證它不至於脫手。
碎片反覆撞擊著匣子的內壁,叮叮噹噹的碎響一直在耳邊迴盪。
我心裡漸漸急躁起來,迴盪在匣子周圍的聲音實在太過清晰,這樣一來,佘錦榮一夥都不用特意找我,單憑這陣聲響,就知道附近有人。
可我還能怎麼辦?又不能把匣子給扔了,更不能直接將骨笏碎片捏在手上,這玩意兒對我沒影響,可對刊鐸和雲裳的影響可就大了。
那怎麼辦?
只能涼拌。
沒辦法,走一步看一步吧。
經我估算,我們仨至少在峽谷中花費了五個小時以上,才找到那個位於峽谷左端的牆洞。
那是一面用石磚壘砌起來的薄牆,牆面上有一個足夠兩人並肩穿行的裂口,估計這個口子,也是地震的時候被震裂的。
我打頭陣,雲裳和刊鐸跟在後面,三個人分成了兩撥,分別鑽進牆洞。
逆城的電力系統顯然沒能深入到這座地底王城中來,牆縫另一側的世界也是漆黑一片。
朝四下裡張望,就是毫無雜質的黑色,只有我手裡的燈光時不時在黑色間划動一下,剛進入這樣的環境中還沒什麼感覺,可呆的久了,就覺得有些異樣了,那感覺就如同置身於深海,黑暗仿若海水,包攏著你,浸泡著你的面板和神經。
藉著每次只能照亮一小片區域的光束,我漸漸地看出,這裡是一個由磚牆包夾起來的通道,地面上鋪著刻有浮雕的大型地磚,也不知道這些地磚存在了多少個年頭,上面的浮雕幾乎徹底被蝕盡,根本看不出究竟繪製出了什麼樣的內容,房頂距離地面只有兩米多一點的高度,抬頭看,能清晰地看到頂面一片連著一片的蝕痕。
這地方給我的感覺,很像是一條墓道。
以我的瞭解,好像也只有墓道的天頂會離地面這麼近,很多墓道的地面上,也會有類似的浮雕。
雲裳的想法和我差不多:“這地方好像是個墓啊。”
我微蹙一下眉心:“誰的墓?”
雲裳:“當然是撒彌的墓啊。”
問題就在這裡,這絕對不可能是撒彌的墓。
沒錯,地下王城應該就是那個叫撒彌的東西修建的,可他原本就不是人類,刊鐸也說了,它只是一股可以千變萬化的能量。
問題的關鍵來了,能量,會死麼?
能量只能消亡,但絕不會死亡,所謂消亡,就是灰飛煙滅,不留一絲痕跡。
既然不會死亡,為什麼要建造這樣一個墓,既然灰飛煙滅,這座墓又是為了儲存什麼而建立的?
刊鐸在後面問我:“怎麼不走了?”
我在心中默嘆一口氣,暫且放下疑慮,而後端起匣子定了定方位,才繼續行進。
這條墓道出於意料的長,我們走了很久也沒找到出口。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耳邊開始出現勃勃流水聲,起初那聲音離我們很遠,只能隱約判斷出聲源在地下,後來那聲音漸漸清晰起來,再後來,我甚至都能感覺到腳下的石磚在微微顫動。
那是石磚下方存在急流,水流激盪著河底石,引發了地面的震鳴。
換句話說,水脈離我們已經非常近了,有可能只要打穿地面,就能看到流水。
有時候我真怕這些磚頭年久失修,承受不住我和刊鐸的重量,單是聽水流的聲音,就知道水勢相當湍急,這要是一跟頭栽進水裡,恐怕連上岸的機會都沒有。
但與此同時,我也暗自慶幸,有了流水聲,骨笏擊打匣子的聲音就能徹底被掩蓋住了。
現在想想,那時候的我真的是腦子斷線了,從頭到尾只關注匣子裡發出的噪音,卻把最關鍵的問題給忽略了。
在此奉勸各位,腦子不聽使喚的時候千萬別涉險,容易死。
又走了一陣,流水聲音輕了很多,但聲源依舊離我們很近,我感覺我們應該是走在了一條水勢平緩的支流上方。
我心中又有點著急,水聲這麼一弱,前方的人不是又能聽到匣子裡發出的撞擊聲了麼。
幾分鐘以後,空氣中揚起了清新的水汽,這裡的地下水中可能富含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