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5章 孫堅復仇戰劉表,三國凨,破楚,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話袁紹使奸計賺得冀州,與公孫瓚於界橋大戰數月,雙方均有傷亡,公孫瓚方才撤兵。尚未及休養,又有人攜書來報,是其弟袁術使者。
原來袁術得聞袁紹新得冀州後,雖然與袁紹關係不好,但只要開口,想必袁紹好面子,怎麼也得表示一下,於是便想分一杯羹,遣使來求戰馬千匹。不想袁紹與公孫瓚一戰,糧草兵馬均大量耗損,實處水深火熱之中,哪還有馬匹去贈袁術?袁紹只能遣回使者,無馬匹。袁術心胸本就狹隘,更兼使者又不提袁紹戰損,故得報後大怒,從此兄弟二人勢同水火。
時南陽相鄰荊州,荊州太守劉表與袁紹交往過從,袁術遷怒劉表,早想取而代之。故遣使往荊州,向劉表借糧二十萬石,劉表嚴詞相拒。袁術得以藉口,便想引兵來襲,又恐袁紹相援,便暗中遣人傳密書於孫堅,道:“昔日劉表截路,皆乃袁紹之謀,今得密詔,二人慾再圖江東。事急,公可速興兵去伐劉表,吾為公敵住袁紹,二仇便皆可報得。事成之後,公得荊州,吾得冀州,共安下。”
袁術謊稱截獲密書,欲借孫堅之兵去戰劉表,若袁紹領兵來援,自可親往敵住,若袁紹不來,那劉表必敗無疑,劉表一敗,無異於斷去袁紹一臂,乃一石二鳥之計。
且孫堅暗藏玉璽逃回江東,路遇劉表領兵截殺,止有二十餘人隨其成功突圍,後每每睡夢中憶起此事,常咬牙切齒,發誓必報此仇。
今得袁術來信,燃起心中復仇情緒,當下聚集帳下程普,黃蓋,韓當等商議道:“當日劉表截我歸路,殺我部卒,此仇不共戴。今得袁術之信,欲合力復仇,眾將以為如何?”程普道:“袁術多詐,反覆無信,昔日為爭功名,曾斷吾糧草,這等人絕不可輕信。”孫堅道:“若攻劉表,以我江東之力足矣!不需袁術來助。唯恐袁紹來援,屆時尚需袁術敵住,方可成事,故有此慮。”黃蓋道:“若袁術肯不插手荊州事,主公應下又有何妨?荊州乃中原門戶,莫與劉表有深仇大恨,即便不識,也當攻下,以此為據,主公可得下。”孫堅聞言甚喜,拍案而起,命黃蓋速去江邊安排戰船,載滿兵器糧草,大船裝載戰馬,剋日興師。又修書一封,命人回信袁術,道剋日便伐劉表,讓袁術務必阻住袁紹援兵。
這邊廂孫堅軍動,早有細作報知劉表,自孫堅逃回,劉表整日內心惶惶,今知孫堅來襲,反倒放下心來。原來劉表為應對今日,早有準備,他即刻傳令江夏太守黃祖引軍伏在江畔,料孫堅軍過江必有船隊,眾軍只需用弓弩遠射,孫堅軍便不能近前登岸,久拖必退。
此計乃劉表用時多日想出,自覺足可擊退孫堅,故傳令黃祖後,方召集帳下文武,備陳前事。眾將聽得孫堅來襲,先是一驚,後聞劉表之計,方才寬心,蔡瑁附和道:“主公之計絕佳,料孫堅軍再猛,若過不得江,徒畫中猛虎爾,不足為懼。”謀士蒯良進言道:“依在下來看,主公之計雖妙,卻並非長久,主公當再遣一軍為援,佈於陣後,方保完全。”劉表應道:“子柔之言甚為有理,孫堅非尋常俗將,帳下文武兼備,須當心。既如此,待明日點齊兵馬,便勞蔡將軍前去壓陣。切記,若黃祖一切安好,不必支援,只管助威。若江防被破,須助黃祖擊潰來犯軍馬,切不可讓孫堅軍登岸立足。”蔡瑁領命退下。
且孫堅決心復仇劉表,待黃蓋備齊糧草船馬,便聚集帳下文武,道:“吾欲伐劉表久矣,此番再戰,必搗荊州方回。吾不在時,江東諸事皆由吾弟孫靜決策,凡事當多加商量。”
這孫靜,字幼臺,乃孫堅親弟,向不贊同孫堅去伐劉表,當下道:“今下群雄割據,江東方寧不久,以一恨而起重兵討伐,恐傷根基,反被他人覬覦,非所宜也,願兄三思。”孫堅此刻早不能聽得他人諫言,道:“弟勿多言,吾意已決,吾欲縱橫下,必取荊州。”
孫堅話音剛落,帳下早有一將閃出,年方十七,容貌俊美,看似文弱,手中卻有千斤力,一杆長槍神出鬼沒,打遍江東,無人可擔此少年姓孫名策,字伯符,乃孫堅長子。
話孫堅共有五子一女,長子便是孫策,次子姓孫名權,字仲謀,乃人界三皇之一;三子名翊,字叔弼;四子名匡,字季佐,此四子皆乃正室吳夫人所生。後又納入吳夫人之妹為次妻,生有一子一女,子名朗,自早安;女名仁,字尚香。
孫策年紀輕輕便神勇非凡,自也是那得授神技之人,想英雄島授技七十二人中,在凡間本為相識者寥寥無幾,而父子同得授技者,只孫堅孫策爾。二人初得技時,孫策不及孫堅,待孫堅暗藏玉璽逃回江東後,卻發現其子孫策今非昔比,二人再試招時,孫堅已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