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7章 界橋大戰之一,三國凨,破楚,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怒髮衝冠,公孫決翼州;牙帳畫策,麴義為先登。

寒風起,戰爭的陰影再一次籠罩在翼州上空。

冀州,公孫瓚與袁紹之間的交戰,互有勝負,雖然公孫瓚軍佔據著上風,卻並未大軍進攻,他必須要先穩住幽州的劉虞;而袁紹實力弱於公孫瓚,冀州初取不久,內部還不太穩靠,是以防多攻少,而或多或少,袁紹還是有些怕公孫瓚,強大實力面前任誰也會有些懼意。

導火線雖然是袁紹背信在先,公孫瓚之弟被害死,但實質則是北方霸主之爭。

當今大漢,不北地,就是全大漢,公孫瓚勢力也是數一數二的,實力是非常強大的,多年與北方諸胡打交道,使得士兵飽受戰火的淬鍊。在與袁紹勢力發生碰撞前,公孫瓚的將旗指到哪,哪裡的敵人就灰飛煙滅。使其威名大震的戰役莫過於三個月前,步騎三萬大破三十萬青州黃巾軍的東光之戰,公孫瓚先正面破敵,趁其敗退渡河之時再行攻擊,該役斬首三萬餘,俘虜七萬餘。比起曹操的苦戰,公孫瓚麾下士卒的素質遠勝於曹軍。

公孫瓚自東光之戰後,威名大震,附近的流寇、義勇以及山賊多半願意聽其號令。為了實現節制幽、並、青、翼四州的宏願,他決定消滅可惡的袁紹。

大漢奮武將軍、兼領遼國長史、薊侯公孫瓚為了激發士兵的氣勢與血勇,再次因其弟公孫越之死,揚言道,“某弟之死,禍起於袁紹。誓要攻殺袁紹,誰敢阻止就是與遼東十萬大軍為敵,誰敢背後捅刀子,定叫他城破血亡。”他如此傳言而出,自然也留有一部軍馬防備劉虞。

然後,公孫瓚就開始了一面麾軍猛烈西進,一面傳檄翼州各郡。

一時之間,翼州震恐,郡縣望風而降。三個月前東光之戰,大夥兒記憶猶新;渤海城外大京觀不下百座,黃巾賊寇的首級就像土疙瘩一樣堆在道旁,警告那些意圖與薊侯作對之人。渤海原本是袁紹的地盤,袁紹取冀州,青黃來襲,渤海不穩,公孫瓚一面佯攻袁紹,一面以雷霆之勢殺敗黃巾,奪取渤海。袁紹大恐,卻又不得不聽從謀士之言,將渤海讓給公孫瓚的堂弟,但這在公孫瓚眼裡更像是羞辱,渤海已經在他手裡,袁紹鞭長莫及,就拿來做便宜人情。

就這樣,公孫瓚以絕對戰術優勢進逼翼州:翼州左、右兩翼的常山郡和渤海郡均響應公孫瓚,界橋附近一馬平川,時值秋冬之季,馬肥弓勁,利於騎射。

公孫瓚麾下將領依次為:領冀州州牧嚴綱、領青州州牧田楷、領兗州州牧單經、渤海太守公孫範、漁陽太守鄒丹、長吏關靖等,以及客軍將領劉備、關羽、張飛。

袁紹帳下依次為:顏良、文丑、高覽、蔣奇、蔣義渠、韓猛、韓莒子、呂威璜、趙睿、馮禮、馬延、張南、慕容平、馮孚、焦觸、代郡韓珩西涼麴義、鉅鹿田豐、魏郡審配、廣平沮授、沮鵠、河間張頜、兗州呂曠、呂翔、穎川辛評、辛毗等。雖然將廣謀多,但不少都是原韓馥手下,穩定性可並不高。

無論如何,雙方的大戰已經一觸即發!

公孫瓚的大軍駐紮在磐河邊,數百個營帳緊緊夾住磐河。營帳幾乎沒有立柵欄,一來,利於騎軍出入;二來,幽州軍認為,幽、翼地方沒有哪支軍隊能對他們構成威脅,打樁樹柵欄純屬多此一舉,有這樣的閒工夫還不如圍場打獵。

三個月前,他們以少勝多,兩萬步騎殺得三十萬黃巾賊寇血流成河,從那以後,哪個士卒沒砍過十個、八個首級,出門都不好意思是薊侯的屬下,而與冀州袁紹軍交戰,也是大佔上風,是以幽州軍的驕橫也從此日盛一日。

軍中並非沒有清醒之輩,他們也曾建議薊侯約束部下,但公孫瓚不認為軍隊驕橫有何不對。如果不能比敵人更驕橫,那麼,他也沒有今這樣顯赫的聲望,這是公孫瓚在塞外作戰多年的經驗。

幽州軍有條不紊地拔營西向,這次他們將用鐵蹄踐踏袁紹的烏合之眾,使之明白恐懼和絕望是何等滋味。

氣寒冷乾燥,隱隱中有股冷冷的潮氣在四處竄動,這使得騎兵和弓手們感覺很不舒服。人們心翼翼地將弓包裹起來,以免弓弦與膠受潮;北地之人多與弓馬打交道,視弓如命的不在少數,亂世之中尤其如此。甚至,有些人散盡大半家資,只為購得幾張合用的硬弓。眼下,各地戰火頻仍,黎民百姓流離失所,牲畜漸漸稀少,用來製作弓弦粘合劑的的牛角更是一日少似一日,這使得硬弓的供應數量與質量與日俱減。

磐河距信都不過三四百里,兩地之間路途平坦,騎兵一人二馬晝夜兼程,兩日之內便可直抵信都城下,不過,這樣一來戰馬的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