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章 東武發展,三國凨,破楚,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頒佈的條例,基本沒有反對的,而關於第四條,雖然對於一些地主來,似乎影響到了他們的利益,然而輕徭薄賦三年,又減少了百分之三十的上交,也就沒有反對的,而東武縣也沒幾家豪強地主,更何況,唐凨可是參加過黃巾之戰的,手下人馬雖少,戰力可不敢覷,又是朝廷命官。於是乎,各部門,各行業按照九項政策執行進行著。
“史基,我們東武有哪些鄉鎮啊?”唐凨向史基詢問東武下面的情況,史基立馬給他明。
“縣令大人,我們東武下面有泊裡鄉、大湯鄉、海青鄉、大珠山鄉。”
“這段時間,你就隨我走訪一下,隨便給我講解這四鄉的情況。”
“是,大人。”
實地走訪瞭解各地的情況,才能最真實的知道目前我治下問題,可以最直接的接觸到下層人民,解決他們存在的問題,從而積累民心與增強向心力。唐凨又增加了一項規定,村長每半個月向鄉長稟報本村的情況,鄉長每月初五到縣衙參加會議,向他彙報情況。做到有問題及時有效的解決。
“民以食為,食以糧為本。”
可以,各鄉村的水利很落後,大多隻是個去體模式。這樣,運氣就很重要了,看吃飯就成為了依靠,若是旱,就會極大的影響收成了,而大雨也是不好的,雨水不僅會流失,還會溺死一部分乾性作物。於是,唐凨讓唐山他們帶領四曲人馬,其實目前這四曲人馬都還未招滿,要求各鄉長召集各村壯丁,根據各鄉的水利情況,合理的分引分配水源,興修水利工程,包括引水渠和存水庫,根據唐村水車的原理,進行改變改動應用推廣。這是惠民的好事,鄉親們大都熱情高漲,心裡感激,哪有軍隊幫忙一起建設的,來年必是好收成啊!
而農具的好壞也是極大關係到農作,每村自行收集鐵石鐵製物,交由張鐵錘負責安排打製更好的農具。而耕牛缺少的鄉村,可以向縣衙租用或是購買,縣衙只收少許費用,帶收成後,補上所欠銀兩加少許利息。這兩條的實施,也是讓民眾歡喜不已,極大的促進生產作業的發展。
至於一些好的農作物,一時半會也找不到也就無法推廣。唐凨他是知道的,番薯可是好傢伙。只是不知道大漢有沒有,或是大漢哪裡會櫻哎,竟不想,我還有念薯情結。
另外,就是讓大家不斷總結農業生產知識經驗,由縣裡專門人員進行記錄,分享傳播。只有這樣,才能讓大家的生產經驗更足更廣。
最後軍隊也參與墾荒屯田,當然這些田地自然直接屬於縣裡。由農官唐薀直接負責。“手中有糧,才能心中不慌”。
農業的事情基本理順,步入正軌後。開始安排商業等其他事情,而這裡主要為縣裡發展打下基礎和賺取銀子,沒有資金也就無法運轉。
1、建設專門的酒坊,名為唐坊稻花香,擴大規模與生產量。生產基地仍然在唐村,以後根據新情況可以變化拓寬。
2、建立海鹽生產基地,也是擴大規模。
這兩個部門仍然讓唐淇和唐致業負責。
3、建設魚塘,發展漁業。發展漁業與東武有幾條河流和靠海有關,而漁業也容易放養,也是民眾生活所需之葷菜,市場酒樓必備之良料。
4、尋找礦山,發展鐵業。透過幾個月的上山下山,勘察瞭解,功夫不負有心人,還是在海青鄉和大珠山鄉發現了幾次礦山。目前人手不足,資金也不多,只能先在大珠山,建設一個型的礦場,由唐炎負責,招募200名礦工,進行挖礦採礦,目前沒有任何好的器具可用,基本靠人力,產量不高,但有了基礎就好,自給自足內一步。
5、建設石路,村村直通。要想富,先修路。由官府組織,軍隊參與,各鄉各村一起,各村負責自己村的,鄉里負責把村路連到鄉里,軍隊負責把鄉里的連到縣裡,只修基本的石子路,但是路寬要拓寬到3米左右,先測量選擇路線,設計路線平縱橫,然後準備好石料,先做好基層,然後鋪上石子,壓平。這項浩大的工程,足足花了5個多月時間,基本上全縣已經把各個地方連通起來了,比以前的路好多了,下雨也不會那麼淋漓。走在平穩寬大的石子路上,農民們充滿了喜氣,走的也方便舒服了,也更加快捷了。也極大的加快了物質的運輸,活躍了市場。我也體會到修路的好處,以前沒有參與只是見過,根本沒有感受過。
6、研究造紙術,建立造紙工坊。雖然這個時候已經有蔡倫紙了,但並不普及還是很珍貴的,一般人很少能用。現下有了基礎和條件,我已經決定告別上茅房痛苦的經歷了,一定要把紙給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