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7章 大軍出征,三國凨,破楚,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透過公主的關係,唐凨動了劉曄。
五日後,大軍在東武集結完畢,唐凨親自為魏延踐行,為大軍壯威。
“遼東公孫惡賊,勾結外族,犯我樂浪,今番遠征望將士們,眾志成城,同仇敵愾,奮勇殺敵,打敗公孫度!”
“打敗公孫惡賊,打敗公孫惡賊!”數萬兵馬的聲音響徹軍營,久久不息。
“我等著你們凱旋!再犒賞三軍將士。”
然後出征前,唐凨把魏延、劉曄和田疇三人叫到一起,又交代了一番,便目送大軍出發。
此番征戰,可以至關重要,只許成不能敗。
敗則樂浪失、遼東無力取;東武也將元氣大傷,難以抵擋之後的曹操大軍。
看似有很多的迴旋餘地,實則是不得不打的生死存亡之戰!
大軍分兩部分,一部東武走海上,一部由東萊港,長渡遼東周勃控制下的遼東港。這兩部當中,都有運兵運糧船。後續的糧草供應,由東萊的管亥負責。
管亥鎮守的東萊,久置身戰事之外,糧草倒也夠用。
這樣,唐凨的軍隊人馬,基本都去了遼東,之前的武將陳到、廖化、牛金,呂岱,周勃等,軍師秦松和張肱,還有這次的魏延、潘鳳、劉曄和田疇,如此精兵強將,都不能抵擋住公孫聯軍,甚至打敗對方的話,那他就真的沒話了。
那他也就無論如何,也要明年開春,親自前往遼東了。
這幾個月之內,如果曹操起兵來攻的話,他還真的難以抵擋。他之所以,敢派主力前往遼東,一是為了解三弟陳到之危,二是正好打個時間差,因為如果歷史沒有錯的話,曹操要明年夏才會再次對徐州用兵。
倘若等到明年還不能消滅公孫度,那形勢就會極為不妙了。
不過,正當他在為局勢深思之時。倒是有個好訊息來了。
馬均弄出了大的動靜!
馬均也是前段時間,才被唐凨從流民之中發現,並委以重任,去了工匠部。
這麼快,就有了成果,這倒是讓唐凨很高興。
不愧是古代科技史上最負盛名的機械發明家之一。馬鈞年幼時家境貧寒,自己又有口吃的毛病,所以不擅言談卻精於巧思。今番有了穩定的吃住,又有這麼齊全的工匠坊,馬均便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改進和發明的工作當中,也是為了能夠感謝唐將軍的厚愛。
刻苦鑽研,設計製造出多種機械。
綾是一種表面光潔的提花絲織品。大漢的生產絲織品已經普及。可生產效率還很低。以前的勞動人民才在生產實踐中逐步發明了簡單的織綾機。這種織綾機有一百二十個躡(踏具),人們用腳踏躡管理它,織一匹花綾得用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後來,這種織綾機雖經多次簡化。可到三國時,仍然是五十根經線的織綾機五十躡,六十根經線的織統機六十躡,非常笨拙。
即便是在東武唐凨的治下,也是如此,馬鈞看到工匠手在這種織綾機上操作,累得滿身流汗,生產效率很低,就下決心改良這種織綾機,以減輕工饒勞動。
於是,他深入到東武的生產過程中,對舊式織綾機進行了認真研究,重新設計了一種新式織綾機。
新織綾機簡化了踏具,改造了桄運動機件(即開口運動機件)。原來的織綾機五十根經線的五十躡,六十根經線的六十躡,綜控制著經線的分組、上下開合,以便梭子來回穿織;躡是踏具。馬鈞統統將其改成十二躡。經過這樣一改進,新織綾機不僅更精緻,更簡單適用,而且生產效率也比原來的提高了四、五倍,織出的提花綾錦,花紋圖案奇特,花型變化多端,受到了東武整個工匠坊的歡迎。
唐凨親自對馬均進行了獎勵與表彰!他想就這樣一項改進,他治下的紡織業,會有很大的變化。
另外,他去東武唐村之後,看到了唐凨製作的水車,大感驚訝,他如何也想不到,文韜武略的安國將軍,還懂得工技。並仔細檢視研究,又發明了排灌水車,名槳翻車”,它利用人力可以將水由低處提到高處。
它應用齒輪的原理使其汲水,很是好用。唐凨在馬均的介紹過後,知道了馬鈞創適的這種翻車,“其巧百倍於常“,用時極其輕便,連孩也能轉動。它不但能提水,而且還能在雨澇的時候向外排水。可見進步之多,功效之高。
唐凨是知道,前些年有個太監叫畢嵐,曾製造翻車,用於取河水灑路。而馬均見到他製作的水車之後,竟然又加以了改進,真是個奇才,這要是放在後世,那指不定就是中科院的院士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