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0章 帝都洛陽,三國凨,破楚,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章上傳失誤,大家別訂閱,是第一卷的十三章,抱歉!

洛陽,東漢王朝的帝都,位於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謂“陽”,故名洛陽。

西憑函谷關,東依嵩嶽山,北靠邙山,臨黃河之險,南望伏牛,取宛葉之饒。中間伊洛兩河穿流。所謂河山拱戴,形勢甲於下,典型的王氣所鍾。蘇秦曾言:“且使我有雒陽負郭田二頃,吾豈能佩六國相印乎?”由此可知雒陽土地之肥沃,而雒陽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洛陽。

望著這高達四丈而有餘,規整堅厚,漢旗飛迎,甲士走動守衛嚴密的洛陽城,唐凨的心情真是激動萬分和感觸不已,這可不是電影能夠拍出的效果啊。

洛陽有城門十二座,西門由北向南依次為上西門、雍門和廣陽門。州郡之城一般是八門和四門。單從門來看,就足以彰顯出它的地位與富貴。作為東漢國都,洛陽又稱“九六城”南北長九里,東西寬六里,劃分二十四街,雖不如西漢之長安,亦為下巨城。當年劉邦曾曰“壯哉縣!吾行下,獨見洛陽與是耳。”

南城門前,進出絡繹不絕,守城的是一位持銳披堅堅武堂正的何門候何毅,自是言語客套一番,守城門候是城門校尉屬官。

入得城後,唐凨他們,直感到自己的眼睛都不知該投向哪裡,尤其是陳樰居然比唐凨還興奮,街道當真是人頭攢動,其中有豪門子弟、官宦人家,又有商賈富豪、仕女娘、奴僕廝乃至遊兒乞丐,商鋪攤位亦是連綿不絕,物件商品數不勝數、琳琅滿目,當真是熱鬧非凡,令人眼花繚亂、心生喜悅。

真是百聞不如一見,一見不如身臨其境啊。看著整齊的建築、寬廣的街道,道路兩旁一排排槐柳,不禁暗歎古人在城市規劃佈局方面的也有獨到之處。

穿梭於人群,欣賞著物事,卻有一番滋味與心境。看來並非逛街無趣,而是沒到那個檔次或是沒到那個情趣亦或是其他緣故。

“秦公公,這到西園還有多久啊?”一肥頭大耳的華服之人,騎在馬上沉沉的從陳楓他們的身邊走過。

“是啊,我們都走了快半個時辰了。”另一個是瘦長而眼重之人似乎也不滿。

“賈少爺,柳公子就快到了,你們吶,只需要錢交夠,官職少不了也不了,還不需排隊等候,到時候可別忘了雜家。”那被叫秦公公之人相當客氣的回道。

看著走遠的幾人,唐凨想到這應該就是去西園交易所買賣官爵的。賣官鬻爵歷朝歷代都有,有明面的也有暗地的。

漢代的交易官職始於惠帝六年(前189年),到了東漢靈帝劉宏時,就把交易官爵一事發揮到了極致。

他把本來就不多的國庫吃光花完後,開始公開出售官職,嚐到甜頭後,又別出心裁地在西園設定了一個交易官職的交易所,以官的大和任職地的好壞確定官價的高低。三公九卿等要職,也一律明碼標價,公開出售。除了皇帝的位子不賣,什麼都能賣。如果買的人多,競爭激烈,則投標進價,價高者得。

不過,並未所有人都對此熱衷。已經從新被選任為議郎曹操就對此嗤之以鼻,而且並不贊成已經位居九卿多年的父親曹嵩,再花巨資購買三公之位。而他從為官,且又是議郎,正在考慮著黨人一案。

漢制規定:三公等高官,每月領俸350斛谷,一年下來支領4200石糧谷,號稱萬石;九卿等官員,每月的月俸是180斛谷,一年共計支領2160石糧谷,稱中二千石;郡太守等官員,每月領月俸120斛谷,一年累計領俸1440石糧谷,稱二千石;而縣的縣長或大縣的縣丞、縣尉,每月領50斛谷,一年共領600石糧谷,稱四百石。到了東漢中期,漢殤帝延平年間又採用一半錢一半谷的方法發放官員的俸祿,九卿這種中二千石的官員,每月支領9000錢,72斛谷;郡、太守為真二千石,月領6500錢,36斛谷;縣級官員為四百石,月俸2500錢,15斛谷。

因此,在級別上,二千石、四百石相當於現在省、市級以及縣級的幹部,而公、卿則相當於現在的總理、部長。

這下子一賣官,再加上漢朝的門閥制度,最後很容易產生一個結果:將軍無能,哪怕子孫再無能,經過運作仍做將軍;官員貪婪,哪怕子孫再貪婪,經過抬舉仍再當官。

今見果不其然!皇帝尚且如此,自然是上行下效,那些個貪官酷吏更是變本加厲地搜刮、盤剝百姓,榨取更多的錢財來買更大的官,然後利用手中更大的權利來撈取更多的財富。

而有趣的是,靈帝曾在西園遊樂場與一班無賴子弟玩狗,並給狗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