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3章 營救皇帝,三國凨,破楚,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劉表雖然是漢室宗親,還是荊州刺史,掌管一州之勢,但只是表面尊敬萬年公主,命人好生照料,卻並無幫助她,營救皇帝,匡扶漢室的想法,只想偏安一隅,守好他的荊襄九郡。
或者,劉表也很清楚時下的局勢,漢室衰落,諸侯崛起,他不想做這個出頭鳥,他覺得僅僅靠他一人,並無實力打敗西涼軍。便婉言提出,若是公主能夠聯合揚州的劉繇,益州的劉焉,幽州的劉虞或者其他心向漢室的將軍諸侯,一同進軍,則何愁不能迎會聖上,匡扶大漢江山呢。
劉曄看出劉表的徒有其表,並無心相助,便建議萬年公主離開。劉澐和劉曄只好向劉表辭行,禮節上還是要做足的,劉表一番表白,還讓軍士護送她倆離去。
不益州遙遠,官路不通,而劉曄也早已聽了。
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劉焉目睹朝綱混亂、王室衰微,故向朝廷建議:“刺史、太守行賄買官,盤剝百姓,招致眾叛親離。應該挑選那些清廉的朝中要員去擔任地方州郡長官,藉以鎮守安定下。”他本人自請充任交州牧,意欲藉此躲避世亂。
後來,益州刺史郤儉在益州大事聚斂,貪婪成風。本來想領交州避禍的劉焉,因為聽侍中董扶益州有子之氣,改向朝廷請求為益州牧。於是以劉焉為監軍使者、益州牧,被封為陽城侯,命其前往益州逮捕郗儉,整飭吏治。因為道路不通,劉焉暫駐在荊州東界。
此時郤儉已被黃巾賊馬相等殺死,但是剛稱帝的幾日的馬相又被益州從事賈龍組織軍隊擊敗。賈龍於是迎接劉焉入益州,治所定在綿竹。劉焉上任後,任命賈龍為校尉,將他遷到綿竹居住。劉焉安撫收容逃跑反叛的人,極力實行寬容恩惠的政策,但內心別有圖謀。
“五斗米道”首領張魯的母親長得很漂亮,加上懂得神鬼邪,和劉焉家有往來,劉焉就任命張魯為督義司馬,與別部司馬張修一起前往漢中,攻打漢中太守蘇固。張魯在漢中得勢後,卻殺死張修,截斷交通,斬殺漢使,劉張兩家由此結怨。劉焉則以米賊作亂阻隔交通為由,從此中斷與中央朝廷的聯絡。他進一步對內打擊地方豪強,鞏固自身勢力,益州由此處於半獨立的狀態。
下諸侯討伐董卓之時,劉焉也拒不出兵,保州自守。犍為太守任岐及之前平亂有功的賈龍,在司徒趙謙的游下起兵反對劉焉,趙謙又奉命率軍進益州,但是因賈龍等被劉焉擊殺,不得不撤軍,劉焉進而更加鞏固了他的地盤。
中原大亂之下,南陽、三輔一帶有數萬戶流民進入益州,劉焉悉數收編,稱為“東州兵”。這支軍力雖然引起了不少民患,但是也極大增強了劉焉的實力。
公元191年(初平二年),劉焉更造作乘輿車重千餘,欲稱帝。荊州牧劉表上言朝廷,稱劉焉似乎有子夏在西河聖人論的跡象。此後,劉焉稱病,讓朝廷將其子奉車都尉劉璋從京城派到益州,劉焉趁機將其留下。確定割據一方的心思,早已經為其子奠定了基礎。
劉曄把劉焉的事告訴給公主劉澐後,便進一步分析了“廢史立牧”這一利大於弊之策。
在漢王朝政權衰落下大亂之時,劉焉向朝廷提出廢史立牧的重大建議,即用宗室、重臣為州牧,在地方上凌駕於刺史、太守之上,獨攬大權以安定百姓,朝廷採納了這一建議,但是結果卻造成了各地割據軍閥的形成,包括劉焉在內的州牧上任後基本就不再受朝廷的控制。
所以,這益州是萬萬去不得的,去了恐怕就是有去無回。
萬年公主劉澐無奈,當年父皇設定西園軍和廢史立牧,初心是為了江山穩固,奈何都為他人做了嫁衣,造成了各地諸侯勢力大權獨攬,現如今這些個口口聲聲的地方大員之大漢宗親,竟然無一個真心心向大漢。
劉繇雖然願意相助,奈何現下,他也只能暫時避亂淮浦。而遠在幽州的劉虞卻有心無法抽身,似乎已經與公孫瓚反目成仇,大戰一觸即發。
大漢之大,此刻,劉澐感到她是多麼的渺,多麼的無力,有時想,隱姓埋名安居一生,可她卻不甘心也不忍心。
既然,大漢宗親中沒有合適的人,她倆便把心思放在了諸侯將軍身上,而縱觀整個大漢,當時董卓西逃之時,似乎只有孫堅,曹操和唐凨是真心攻打西涼軍的,而他們三個饒口碑是最好的,奈何孫堅已經不幸戰死,曹操吧,竟然為了報父愁,血腥殺戮徐州無辜百姓,太過殘忍,最後回過頭來,最合適也最可靠的,也只有唐凨了。
於是,劉澐她倆便重新回到了唐凨的地盤,便有了嘉來道的有意相遇,大戰棋盤。
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