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6章 文長千里投,三國凨,破楚,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北風呼嘯,寒人心暖。親自送走孫策的唐凨,忽然想起什麼,但見對方已經走遠,欲言又止,便笑了笑罷了,就讓歷史沿著車輪自行前進變化吧。
有時候,饒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至於歷史上的孫策,死因究竟是什麼,卻不是他所能關心的。
交好一個英雄,總比得罪一個奸雄好。
其實,唐凨有時會想,倘若歷史改變了,會怎麼樣,之後的歷史是否也會改變,歷史上後來的時空是否就不存在了呢。
每及次,他便會覺得匪夷所思或者有些恐怖。
幸閱是,招賢令、郡舉孝廉和公府徵辟終於有了效果,人才欠乏的問題,有了進展。各郡縣新舉出了一批孝廉,流民壯漢豪士多有投軍,而唐凨的威望也漸長,在民間多有他愛民如子,公正無私,文韜武略,英勇善戰的傳聞。
唐凨為招賢館裡,那些自願投效的非歷史留名之輩裡面,發掘不出大才而感嘆的時候,他寄以厚望的豫州義陽人魏延魏文長竟然來了,這真是一件令人無比歡喜之事。
要不來漢末,他或許如大多人那樣,更喜歡趙雲趙子龍;但身處三國亂世,他則更欣賞魏延魏文長。
魏延前來投奔唐凨,並不是像唐凨期望的那麼一帆風順,還經歷了一些波折。
豫州戰火頻繁,其父戰死後,他便領著父親的一百多名部下,跨江前去依附新任的荊州刺史劉表。
奈何劉表頗有名望,卻已不復單騎定荊州之時的劉表了,只重氏族,不識人才。劉表對於這樣名不見經傳的又無背景的將沒什麼興趣,隨便封了魏延一個屯長打發了事。
魏延數年前便已經是義陽屯長,如今劉表只讓他擔任了屯長,正心情不爽,與副手向聖傳喝悶酒之時。
當年有過一次交道的唐凨,派人來尋他了。
聽來人稱是安國將軍之使者徐奕,魏延心中大驚,待看到唐凨信箋的內容之後,他不覺大喜,心中大動。
原來唐凨是來向他丟擲橄欖枝的,欲以破虜將軍之職徵辟他。其實,這幾年他也聽過唐凨的訊息,可以算的上是戰功赫赫,也是一番人物了,可當年其弟徐盛曾放言:如有機會定與他再一較高下。今非昔比,兩饒情況相差之大,令魏延一下子放不下面子,首先來投靠他。今對方如此看重他,他已經決定投效。便把事情來龍也告知了向聖傳,向聖傳也很心動,在劉表處無出頭之日,便同意共同前往。
他倆便向送信的使者徐奕,詳細詢問唐凨的情況。既然能作為使者,自然是唐凨認可的,徐奕的能力自然是毋庸置疑的,口若懸河地把唐凨得英明神武得彷彿下只有這樣一個英主。
最重要的資訊是,唐凨坐擁四郡一縣之地,擁兵十萬,西敗曹操,北征遼東。
所以他倆便當即答應了徐奕,但是畢竟身處劉表治下,離開當心行事。
商定後,三人便帶領部曲,悄悄離開襄陽,往東武而去。
但還是被劉表手下發現了,把訊息報與劉表。他雖然不看重魏延、向聖傳二人,可一旦對方要離開自己另投明主,況且還把部曲一併帶走,他的面子上就掛不住,便命麾下名將蔡畢領一千人馬追擊魏延。
劉表認為蔡畢乃蔡氏的旁支子弟,通曉兵書戰策,又有萬夫不當之勇,跟隨蔡瑁,也算名將,當可一戰而擒魏延、向聖傳二人。沒成想魏延、向聖傳麾下僅有兩百人就敢伏擊蔡畢,魏延出其不意,一刀將之斬落馬下,餘眾驚懼,魏延如虎部眾如狼,洶湧異常,殺的對方四散奔逃。
離開荊州後,一行便進入了豫州地界,而欲往東武,則還必然要經過袁術和曹操的地盤,如何才能順利透過呢。
魏延不愧智勇雙全,想到了化整為零喬裝打扮的辦法,分成數隊各自喬裝前行,最後在徐州匯合,同往東武。
早有衛士來報,唐凨提前做出精心的準備,給那些千里來投的賢才們特別的感動。
當然不是任何人,都值得他親自迎接,況且唐凨可不是個閒主。他只對他看重的喜歡的人,以及那些有真本事的賢才禮遇,當然你有本事同時又有名氣的話,他更歡迎了。
因此,當魏延和向聖傳滿懷激動的剛剛到達東武城下,他們不僅驚訝於東武城牆的規模,更沒想到安國將軍唐凨親自來迎接他們。
魏延身長八尺,面如重棗,目若朗星,乍看起來有幾分神似關羽,還蓄了虎鬚,頗有幾分英雄氣。而向聖傳比魏延矮八個頭,長得中規中矩,眼神卻很澄清。
唐凨喜悅的上前握住魏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