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裡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11章 喜出望外,女主播修煉記,夜裡無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聽到這兒,沈嫣然不禁惋惜嘆息。她放下筆,問高大鵬:“從那之後你再見過何秀和你兒子高翔嗎?”
高大鵬失望地搖了搖頭,說:“沒有。一晃現在已經二十多年了,從來再未見過他們,算算兒子高翔已有二十五歲了。”
孫麗雲也插話道:“這二十五年間,因爺爺奶奶和父母親都已去世,我們回去的很少。就算回去一趟,也是上過墳就走,我們對那裡的感情不深,回憶起來都是心酸。”
“村裡也沒人來過西藏,在他們眼裡,我們已是外鄉人了。我們曾把電話和在西藏的地址留給村裡人,告訴他們說,如果有人找,就把電話和地址告訴來人。”高大鵬補充道。
“我們希望何秀和兒子找到村裡去,但二十幾年了,我們從未聽到過村裡傳來任何訊息。何秀阿姨和兒子高翔算是徹底跟我們失去了聯絡。”孫麗雲哽咽道。
“別傷心別失望!我們一起努力,一定會找到你的兒子!”沈嫣然安慰道。
“沈主播,為了我們找兒子的事,耽擱了你一個星期的時間,謝謝你了。”高大鵬和孫麗雲站起了身。
“你們的故事非常扣人併發人深省。選題已報欄目組,在下一步的尋人、拍攝和舞臺呈現等方面,肯定會再煩請二位。有訊息我會聯絡你們!”沈嫣然道。
送走了高大鵬和孫麗雲,沈嫣然合上筆記本,複製好談話錄音,長長地出了口氣。
對於《回家》欄目的製播流程來說,沈嫣然只是完成了第一步:發現線索和故事的初步整理。
第二步,便是利用衛視全媒體途徑,傳播尋人故事,釋出尋人啟事,動員社會力量提供線索。同時,《回家》欄目“特派員”根據線索,實地查詢失散人員。
第三步,找到失散人員後,欄目進入實質性的拍攝階段。之後,做好舞臺呈現工作。
在這檔節目中,沈嫣然要透過談話,理清故事脈絡,並在故事的轉折點巧設懸念,一次次地把劇情推向高潮。
最好在節目結束之前再來一個意想不到,給主人公和多媒體觀眾、聽眾一個突然驚喜。
沈嫣然明白,熟知故事是自己主持好欄目的基礎,巧設話題是吸引受眾的必須,而“催淚彈”是互動成功的有效武器。
現在,沈嫣然對高大鵬夫婦生子、尋子的故事已經熟知,對各個懸念點已初步有了構想,“催淚彈”那不肖說,她在現場隨手一扔,必炸得屏內屏處淚水橫飛。
沈嫣然把高大鵬夫婦留下的高翔嬰兒時的照片、他們手書的親身經歷、他們夫婦倆的血型、照片以及現在的家庭住址等資料一一錄入《回家》欄目大資料庫。
然後,沈嫣然又很快整理出高大鵬的尋子故事和簡明扼要的尋子啟事,連同照片和簡短的音影片資料,一同上傳到《回家》欄目網路專區。
這樣,尋找何秀和高翔的資訊迅速在廣播、電視、網路和兩微一端傳播開來……
忙完這些,新一期《回家》欄目的前期儲備和啟動工作才算告一段落。
暫時放鬆下來的沈嫣然算了一下時間——已經有七天沒有回過H市,沒有回過養父母家,沒有去醫院看望母親和李丹陽了。
沈嫣然撥出了李丹陽的手機號,她最擔心他的病情。可每次撥,每次都不通。這次也一樣。
沈嫣然不禁忐忑不安起來。她猜想,會不會是李丹陽的病情加重,以致無法接聽電話?或者李丹陽已被醫生禁用了手機?
沈嫣然的大腦裡立即浮現出李丹陽病危的樣子。她的心劇烈地抽搐了幾下。
沈嫣然又撥出了親生母親伊雅潔的手機號。自從成功換腎之後,母親的身體恢復得不錯,她應該很快接聽電話。
可奇怪的是,電話鈴聲響了很久,聽筒裡也沒傳來母親的聲音。
沈嫣然無奈地掛掉了電話。她的心高高地懸了起來——難道母親的病又出現了反覆?
擔心如潮水般淹沒了沈嫣然的心。她又立即撥出了養母的電話。養母天天守在醫院,對母親伊雅潔和李丹陽的病情應該非常瞭解。
電話很快接通,養母還未開口,沈嫣然就搶先道:“媽,對不起,這段時間《回家》欄目採製和主持工作非常忙,沒有回家去,你們都好嗎?”
聽筒裡傳出養母略帶責備的聲音:“嫣然,是你呀,我還以為你找到了親媽、有了男朋友,忘了我們呢!”
沈嫣然一聽,知道養母有些生氣,忙說:“媽,怎麼會呢?我永遠都是你和爸的小棉襖,不會離開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