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部分,重生之謀情,風格1,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可是元素?”
“元素不是皇家的人,但是她既然能葬在這裡,就絕不是無關緊要的人,而且,是與承和帝魏恆有很密切的關係。”說到這裡,他停了一下,繼續道:“但正史野史都沒有提過她,各種典籍也沒有任何記載,你不覺得奇怪麼?”
阮妗華大膽揣測道:“所以要麼,是有關於她的全部都被誰抹去,要麼,‘元素’還是存在,不過是以另一個人的身份?”
他點頭,道:“你對這裡知之不多,卻猜的差不多。”他忽然神色變得落寞,似是回憶起什麼東西,雙目凝在遠處,出神一般,不過他很快就回過了神,嘆道:“我只是不知,元素到底是誰,在大魏承和年間又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阮妗華聽他說著,彷彿又感到了剛剛踏進這個地宮時的那種異樣,之前是因前世種種而害怕,現在,卻是因一步步踏入這個地宮的更深處而感到心悸。大魏建國百餘年,論富庶兵強雖遠不如大燕,但是向來尚文風流,多出名士大才,禮儀風騷詩詞歌賦更是享譽三國,又兼地大物博,國力不弱。
而大魏承和年間,更是一改上古以來自然古樸、爽真肆意之文風,將過往不尚雕琢的無律詩歌詞賦通通一派調整,且以當時名士蘇和、白丘然等人為首,當時全國提倡嚴謹之風,雖詩詞律合、平仄音韻苛刻不少,更為規律,卻又不失豐富感情,並與高風亮節之情操相合,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規整了民風民俗,將自大秦朝沿流下來的野蠻剽悍漸漸抹去,提倡禮儀制度以及更深的階級層次,才使得如今的大魏成為四國之中法度最鮮明、禮儀最合宜的文明大國。
承和年間,文人雅士皆以蘇、白二人為效仿之物件,上至朝堂官宦之間賦詩寫詞,下至民間學子市俗之流口口相傳,彼時學文尚禮之風氣舉國皆是,後人稱當時的局面為“蘇白風流”。
往昔盛況,想要重見,如今也只能從紙上得來。
不過現下卻不是想這些的時候。
阮妗華慢慢站起身,繼而眼珠一轉,眼睛亮亮地看向他:“走下去,走下去我們就會知道了。”
葉君垣回身望她,兩人目光相接,心領神會,她所想,正是他此刻所思,他扯唇也笑,聲音忽然變得很沉很沉,帶著一種悠長的回韻,“是啊,走下去就知道了……這大魏地宮,到底還埋著什麼……”
他們陰錯陽差踏進了這裡,不是沒有原路折回的機會,只是都不約而同地放棄了,比起安安全全回去,這裡顯然更加吸引他們。
接下來他們輕輕鬆鬆就找到了離開的方式,本以為又是一條通向下一個墓室的甬道,卻不料石門尚未開啟,一旁被巨石大力衝撞而殘損的牆壁忽然因石門開啟的震動,開始重重顫動起來,兩人屏息而聽,但另一面卻毫無聲息,葉君垣大膽觸手牆壁,感覺到似乎有什麼東西以更加迫人的力道在擠壓著,牆壁很快就不堪重負,譁得一聲整個兒被衝開!
竟是水壓!牆壁的另一面竟是水!
此刻牆壁已經破了一個大洞,水源源不斷地流了進來。而且阮妗華髮現,不知何時,他們進來的那條甬道已經在半途被類似斷龍石的機關截了個嚴嚴實實,如今他們等同於在一個封閉的室內,唯一與外相接的出口也在不斷地湧進水來。
“你可會鳧水?”
“啊……”她一驚,隨即明白了葉君垣的意思。這可叫她為難了起來,她依稀記得少時愛動貪玩,也曾在含香山下溪澗中隨村中少男少女們一塊兒嬉戲,可是若真是論起來,那實在不算什麼高深的鳧水技巧,何況年歲漸長,孃親對她愈發嚴厲,她再也沒能肆意玩耍過,日日坐於桌前研讀,才有的今日這般沉靜的性子。
看到她的反應,葉君垣意識到她也許真的不擅長鳧水,他暗自嘆息自己多此一問,堂堂相府千金,大家閨秀,又怎麼會這些?於是說道:“這裡不能多待。你若是不會鳧水,待會我便又要得罪一番,跟剛才一樣鉗著你游上去,你無須亂動,只要儘快能淌到岸處,便沒有問題。”
阮妗華忙點頭,有些不自然地說道:“多謝。是我……拖累你了。”她已經很久未跟人道過謝,如今面對的,又是這個之前她從來沒給過好臉色的人,不由就侷促地紅了臉。
葉君垣倒是沒有取笑她的意思,坦坦蕩蕩地說道:“你也不必謝我,若是真覺得歉疚,不如許下一諾給我。”
“一諾?”
“縱然我還沒發覺到你的用處,不過多一個朋友——一個欠我人情的朋友,總比敵人好不是麼?何況我總覺得你好像知道不少東西,比我能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