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挽珠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4章 死地(除夕夜看書的都是真愛),三國雷神,秋風挽珠簾,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司馬懿和大喬正在竊竊私語,忽然華文軒從房上一躍而下,驚得兩人都是一愣。
華文軒見是大喬,也是一驚,三人面面相覷在站在了門口。
華文軒見大喬孤身一人,料是偷跑出來,連忙朝兩人示意進屋說話,兩人見已被撞破,只得跟著一起回了華文軒屋裡。
大喬自知既已被撞破,怕是瞞不住華文軒,便一五一十地將緣由說於華文軒。
原來這大喬自從跟了孫策,便每日隨他往來征戰,處理政務,深知孫策眼下在江東的處境是日日漸危,那太夫人偏寵二子孫權,孫策每有過錯,便必然耳提面命的訓斥,見外臣,也多言孫權持重,孫策魯莽,意圖爭取孫家舊臣們的支援。如今孫策平定江東,孫家原本的部下與江東四大家族的矛盾日益尖銳,偏得孫策又是直爽之人,但遇糾紛皆以理服人,接過卻是兩邊都得罪了。再加上當年在袁術麾下,孫策圍攻廬江,連累陸家死了上百口,更是坐實了嗜殺成性的印象,所以江東民心一直不穩,便在於此。
于吉以方術和障眼法在江東累獲聲名,故意於市井間詆譭孫策,被收入大牢。外面的黨羽便四散謠言,搞得人心浮動,月餘之前,有仇家門人趁孫策外出巡街,竟公然行刺,虧得周瑜念及華文軒的告誡,每每都加派人手護衛,才得以護住孫策周全。種種事例讓大喬已是亂了方寸,早早便修書一封,將江東情形告與曹丕,求得這加封聖旨,以求孫策遠離這是非之地,卻不想今日被斷然拒絕,今晚來此見司馬懿,便是為了商議此事。
華文軒聽完大喬的解釋,心中也是愈發糾結,站在大喬的角度上來說,想護得孫策安全,倒也合理。這孫權欲借母親之勢從孫策手中奪權,也還能理解。曹丕一面礙於大喬相求,一面也想趁機瓦解江東孫家勢力,將孫策扣在許都,這也是正理。但這些都合理的事情匯總到一起,華文軒就有點頭大了,這原本想護得孫策周全,提前告誡了不可孤身遊獵,哪知道原來孫策面臨的最大威脅,竟是來自孫家,來自江東!
華文軒看向司馬懿,“第一日晚上,我看到你與孫權在側門私會,不知所謂何事?”
司馬懿楞了一下,訕笑道:“那孫權是來打探我等的來意,另外表達一下願與曹丞相協力共進,其他的倒沒說什麼!”
大喬看著華文軒,急切地說道:“如今伯符身處險地卻不自知,那陸家、許家、劉家,都在尋機會向他討債,太夫人和孫權那邊想是樂意見得弟承兄繼,竟是詳裝看不見,文軒公子你是方外之人,預知後事,妾身還請公子想想辦法,給伯符尋條活路!”
華文軒皺緊了眉頭,這局勢,竟是比與袁紹對峙時還要兇險。
司馬懿見華文軒不言語,便朝著大喬拱了拱手,“天色已晚,還請夫人先回去吧!這邊仲達會與文軒公子從長計議,想個好法子的!”
大喬默默點了點頭,悄無聲息的從側門離開了。
司馬懿送走了大喬,回到房內,華文軒抬頭問道:“仲達以為,孫策當真不知自己身處險地麼?”
司馬懿若有所思地想了一會兒,輕輕地搖了搖頭,“待宰的牲畜都會萌發懼意,何況孫策乃是猛虎,周公瑾又是智絕江東的聰慧之人,斷然沒可能會坐以待斃!”
華文軒不得不承認,這司馬懿確是精於算計之人,說道揣度人心,左右局勢,真是一把好手。
兩人一夜無話,輾轉反側了許久才入睡。
第二日一早,孫策便請人來喚兩人同去府上,兩人知道今日乃是去為孫尚香招魂,急匆匆地梳洗收拾了一下,便來到孫策府上。
孫策早已領著侍衛和孫權、周瑜在門口等著了,見華文軒二人過來,便催馬前行了。
一行人浩浩蕩蕩地出了城,北行至江邊的一座土山上,來到一座道觀模樣的山莊裡,六七進的大庭院,從門房到後院竟要走上許久,過了十幾個門檻,簡直就是一處行宮。
孫策命侍衛守住上山的唯一通路,便領著眾人一路來到山莊的後院,也就是土山的最頂端,眼前卻是豁然開朗,奔流的長江近在眼前,舉目四望一點遮擋都沒有,水氣瀰漫中隱隱約約都能看到江對岸的地界了。
孫策早早地命人在後院臨懸崖的地方,安置了黃案香裱燈燭經幡,看得出來,孫策對這個妹妹還是很在意的。
孫策在這邊淚流滿面,焚香招魂,眾人無不感慨,周瑜、孫權一左一右的,為孫策披掛上經幡,垂手而立,孫策拔劍刺穿黃裱,在燭臺上引著了,舉劍指天,高呼孫尚香的名號,其聲哀哀,聞者動情,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