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集 快穿之我是孟光010(二)
李玄機0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集 快穿之我是孟光010(二),快穿武則天:拯救花式男神,李玄機01,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而我和管毅,作為靈魂,我們兩個並未同房,最多的關係只有親親,一旦需要真正的肉體接觸,我們都退出身體,讓原主進行接觸,因此,也生了一個兒子,之後還會有一個女兒,按照歷史上的軌跡,會在皋伯通這邊離開之後,帶著兒子和女兒,繼續回到扶風平陵。
我和管毅到了吳地,透過他人述說,找到了皋伯通一家,介紹了自己,想在這邊住上一陣子,看可以不可以。
管毅和我還有孩子在門口等著,不一會兒,皋伯通就使人來迎接,而我們身旁,當然有縣令和縣臣等陪侍,態度極為恭敬。
等到那迎接我們的人,將縣令、縣臣以及管毅還有我,我們的兒子一起進入中堂,皋伯通迎上,喜悅道:“久聞造紙大吏梁鴻,改良了造紙技術,福祉後人,想不到居然親自蒞臨我處,實在不勝喜悅,蓬蓽生輝啊!……”一邊又給縣令和縣臣座位,說道,“想不到大人們來到此處,寒舍簡陋,千萬不要在意……”
縣令和縣臣回應了他幾句,跟著又奉茶,是有名的鵲舌,管毅和我喝了,都口齒留香。
縣令和縣臣由於管毅的到來,知道他現在還是太常,在全國選拔人才,也有意看看自己是否能夠得到什麼好處,因此,也加倍逢迎。
管毅看了看縣令和縣臣,分別說了他們的優點,讓他們在政事某些方面下苦功,如有用處,到時候一定推薦到重要部門,這使得縣令和縣臣十分高興,這邊接待完後,他們也就走了,而管毅和我,還有孩子,要逗留在這邊住幾天。
而皋伯通當然不勝歡迎,叫人收拾出了最好的上房,請我們在那邊居住。
——————
上輩子,梁鴻是幫皋伯通舂米的,所以,管毅決定在舂米這一事上做文章,用來回報先前皋伯通對梁鴻的厚愛。
管毅問到了舂米是在哪裡,然後過去觀看,皋伯通聽聞下人說,梁鴻大人去看舂米了,心中想這大人是要體驗民間疾苦嗎?……於是連忙也去了舂米的地方。
此時屬於西漢時期,舂米的工具還是非常簡陋的,主要是有一塊石頭,中間成窩狀,然後拿著一塊木頭去舂米(作者虛構,更多詳實情景,還需要查證……但後面的舂米工具,屬於真實考證,那個是真的。),利用人力不斷捶打石窩內倒下的穀子,舂米米,然後撿乾淨。
所以,這個時候,舂米是有點麻煩的事情,如果用上後來的碾米機,那絕對方便得多,但是,這個時代沒有電,於是,我回到了現代,參考了一下網上的一些舂米工具,發現搜狐上有個帖子提到揭陽已經落伍了的舂米工具,我看了圖片以及文字內容,發現這舂米工具對於現代來說,的確算是落伍了,已經上百年不用了,然而,對於西漢時期,卻是屬於先進的。
於是,我將這篇文章儲存在手機內,直接將這個帖子給管毅看,管毅看了後,讓皋伯通叫人工匠來,製作了兩個專門用來舂米的工具。
一是石臼,舂米用的石臼也叫做舂米碓,有些地方叫做碓臼,是舂米用的工具,分為碓窩和踏椎,碓窩是一塊方形青石中間鑿出的一個小圓窩,可以用來放糙米、雜糧等,深約40厘米左右,上粗下細,非常光滑,踏椎是用木頭製成的,人站在踏椎上用力踏,在踏椎一上一下的衝擊下,使碓窩裡糙米的米糠和白米漸漸分離,再用篩子篩去米糠,這樣我們食用的白米就出現了(1),所以,管毅根據這種提示,讓工匠製作出了舂米錐(錐臼),它包括碓窩和踏椎,利用這兩樣東西,舂米方便多了。
二是石磨,石磨是一種用人力或畜力把糧食去皮或研磨成粉末的石制工具,由兩塊尺寸相同的短圓柱形石塊和磨盤構成,一般是架在石頭或土坯等搭成的臺子上,接面粉用的石或木製的磨盤上摞著磨的下扇(不動盤)和上盤(轉動盤),兩扇磨的接觸面上都鏨有排列整齊的磨齒,用以磨碎糧食,上扇有兩個(小磨一個)磨眼,供漏下糧食用,兩扇磨之間有磨臍子(鐵軸),以防止上扇在轉動時從下扇上掉下來。
像石磨用來舂米以及將糧食磨成粉,是很好的工具。
將石臼和石磨這兩樣舂米工具製作出來後,管毅將其進行演示,皋伯通大為吃驚,心想梁鴻大人果然不愧是造紙大吏和太常,不但能夠造紙,改良造紙技術,為全國選拔人才,培訓官員,現在涉及農事,還能發明這麼高階的玩意兒,大大改進了舂米的時間與技術,減少了人事和精力。
管毅說道:“這石臼和石磨,我給你五年時間,利用它可以賺錢……五年之後,我再公佈它的製作方法,到時候,你也就不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