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5章 眼鏡妹,胡善圍,暮蘭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隨著仁孝皇后在柔儀殿的梓宮移到北平天壽山安葬, 遷都北平之事再次由永樂帝提出來。

貫通南北的京杭大運河疏通一大半了。

透過長達兩年多的親征韃靼, 以攻為守, 北方邊關的國防也加強了。

親征的時候, 北平就是永樂帝的大本營, 已經有工部的官員測繪土地,畫出了新都城和新皇宮的圖紙, 做好了初期的選址的工作。

我老婆葬在北平天壽山, 將來我也會葬在那裡。

……總而言之, 肉都下到鍋裡給你燉了,你還敢不付錢,拍拍屁股走人嗎?

永樂帝如此鐵腕, 群臣不同意也得同意, 於是乎, 在強悍的高祖皇帝時代都沒有實現的遷都的願望,在永樂帝手中實現了。

永樂帝為了表示出遷都的決心,下令後年, 也就是永樂十三年會試地點在北平, 各地舉子都要去北上考試。

聽到這個決定,群臣簡直無語了。

禮部尚書說道:“北平連貢院都沒有, 各地舉人在何處考試?還有會試考完發榜,還有皇上親自主持的殿試, 殿試之後出榜單。考場在北方,皇上在南方,難道要舉人們在考棚裡考三天, 又匆匆南下,千里迢迢來京城參加殿試?”

作為一代雄主,這些困難在永樂帝眼裡都不是事兒,說道:“前元在北平留有現成的官衙,朕看前元禮部衙門的就不錯,一應房屋樓舍都是齊全的,就要工部去加急改造一番,會試肯定能如期舉行。至於之後的殿試嘛……”

永樂帝沉吟片刻,“朕明年還要去親征,順便去看新都城建造的如何,會試在春天舉行,朕剛好可以在北平主持殿試。”

想了想,又道:“既然北平已經定為新都城,那就該改名叫做北京。”

永樂帝在北平,不,是北京就藩多年,又是屯田,又是疏通河道搞基建,因戰亂和都城南下而日漸的衰弱的燕地為之復興。

永樂帝在燕地深耕多年,威望頗高,很多當地百姓甚至只知燕王,而不知皇帝。

那裡也是他和仁孝皇后一起度過青年和中年的地方,相愛相守,相互扶持,仁孝皇后也是因守護北京城而受傷,毀了原本健康的身體。

無論處於軍事、政治,還是南京皇宮因填湖造地逐年地陷,宮殿地基不穩,頻頻出現塌陷,漸漸不能住人的原因,永樂帝對北京這塊地的濃厚私人感情也是重要原因。

遷都就像天花板的第二隻靴子,終於實錘了,有人覺得沮喪,不想離開江南溫柔富饒之地,去北方吃風沙。

但有人看到了機會和商機。

比如兩年之後的會試,中華大地,路程遙遠,很多舉人都是秋闈得中,取得會試資格後,就立刻趕到京城參加明年春天的會試,如果距離京城近還好,走了個十天半個月就到,倘若是雲南,四川,廣東這種偏遠地區的舉人,就必須立刻啟程,所以有“上京趕考”之說,旅程緊,得趕啊。

如果是往年落榜的舉人,為了專心準備下一次大明國家公務員入職資格考試,或者省點路費,就乾脆就留在京城讀書複習,準備三年後再戰。

現在會試地點改在新都北京,這些舉人早早到了北京備考,要不要租房子?要不要吃飯?要不要搞娛樂活動?

自古以來學區房都是最搶手的呀。

就在一些人惆悵遷都時,另一些人已經抓住商機,最先搬到了北京買地買房,等著房價飛漲了。

所以,遷都,不僅僅是勞民傷財,遷都也意味著更多的機會,是個龐大的基建工程。

與此同時,大明寶船廠四十艘大海船造好了,鄭和太監帶領二萬六千八百多人登船,這其中包括官員水兵、陰陽師、一百多個大夫、通曉各國語言的翻譯、一百四十多個負責記錄的書手,還有幾十個太監等等。

最大的海船就像三進豪宅,甲板可跑馬,還有果園菜圃等等,國人無論去那裡都喜歡種菜自給自足。

鄭和太監下西洋那天,阿雷並沒有去相送。

她在寶船廠書房裡,一張張整理著大船各個區域性的圖紙,她在這裡幹了兩年了,為了精準的畫出圖紙,她自學算術,胡善圍也為她收集了各種算學書籍,在大海航行的海船,有她的一份功勞。

兩年的時間飛馳而過,阿雷眨眼從女孩變成了十三歲的豆蔻少女,她也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愛好,喜歡算術、繪圖,當一根根木頭或者軸承鐵器透過裁剪、打磨、拼接在一起,就像賦予了新的生命,這讓阿雷興奮不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