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7章 貼膜,胡善圍,暮蘭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三兄弟, 必有一憋屈。
這個憋屈的基本都是老二, 因為老大是頭一個孩子, 在繼承權上享有天然優勢和資源。老三是老小, 天然得父母憐愛。夾在中間的老二不上不下, 資源不如老大,寵愛不如老三, 因而一般老二也是最努力的。
漢王就是如此, 靖難之役, 三兄弟裡,老大老三都在北京,只有他一個人跟著父王四處打仗, 顯示出過人的軍事天賦, 還幾次救了父王脫困, 那時候是他們父子關係最好的時候。
永樂帝甚至還對他說:“努力啊,世子身體不好。”
漢王就是那個時候起,對大哥起了取而代之之心, 覺得父親是想讓自己當繼承人的。
永樂帝:老二, 你真的想多了……
現在,漢王好容易鬥贏了太子, 逼得太子像縮頭烏龜似的在東宮閉門不出,就連最最信任的老師解縉凍死在雪地裡, 太子都一聲不吭,日子照常過,嘴巴嚴的像河蚌, 一個求情的字都蹦不出來。
然而,紀綱的示警,讓漢王有了新的敵人,皇太孫。
皇太孫今年才滿十五歲,沒有任何勢力,漢王有些看不上眼,覺得自己是長輩,又兵強馬壯的,和大哥三弟爭一爭他會全力以赴,但是去欺負一個孩子,沒甚趣。
漢王心想,只要皇太孫認清形勢,知難而退,他就不和皇太孫計較了。
漢王約了大侄子一起閱兵,看天策衛最新演練的陣型——天策衛本是禁軍的一支,被漢王索要去了,成為漢王府的護衛。
漢王就是想在大侄子面前展現實力,讓大侄子知難而退,所謂先禮後兵,到底是一家骨肉,撕破臉多難看,何況對方是個晚輩。
太監王振把請帖送到皇太孫案頭,朱瞻基看了,合上帖子,“你去漢王府回話,就說我會準時去。”
王振不禁為皇太孫擔心,“這……天策衛已經從禁軍變成漢王的私兵,天策衛演習,除了兵戈,還有火炮火/槍,刀劍無眼,就像鴻門宴,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殿下要三思啊。”
朱瞻基已看穿一切,淡淡一笑,“我不怕他有意,就怕他無意,你自去傳話便是。”
王振摸不著頭腦,只得服從命令。
三天後,天策衛在一處空曠之處開始演習,演習的內容是攻城。
在一處廢棄的城牆那裡就地取材,這段城牆主體是夯土,上頭覆蓋著磚石,距今已有千年,據說是東晉時建立的城牆。
那時候北方大亂,晉朝亡國,司馬家族的分支跑到被稱為蠻夷之地的南方建都,建立新都城,取名為建康,這就是南京的前身了。
千年風風雨雨,昔日健康城已無痕跡,只餘下幾段舊城牆。古代沒有文物保護的概念,城牆又不是可以買賣的古董,不值錢,乾脆用來做攻防演習。‘
城牆上豎著一排稻草人當做敵軍,城牆下,天策衛排兵佈陣,十門嶄新的佛郎機大炮在最前方,大炮後面是九排火/槍手,火/槍手後面是弓/弩兵,弓/弩兵後面是步兵,步兵們圍著一架架和城牆差不多高的登雲梯。
戰場旁邊有個土坡,土坡架起了帳篷,漢王先至,到了卯正(上午七點),皇太孫的車駕準點出現,儀仗齊全,旗幟鮮明,很有氣勢。
漢王拍馬迎接,漢王先拜,行君臣大禮,朱瞻基下了馬車扶起漢王,回了一拜,以家禮待之。
漢王做了個請的姿勢,比皇太孫先走,漢王一邊在前面引路,一邊指著演習的隊伍進行講解。
漢王比皇太孫輩分高,但皇太孫是君,漢王是臣,嚴格來講,漢王走在皇太孫前面,甚至並肩而行是不合適的。
漢王是故意的,在大禮儀上嚴格遵守禮儀,比如剛才君臣相見時先行臣子禮,免得被人抓住把柄,參他目無君臣。
但是在小的方面故意裝作無意中忽略,如此,即使被人參,父皇也不會理會這些小細節,還覺得這些人多事,故意離間天家骨肉。
漢王不是第一次做出這種事情,瘸子太子不良於行,走路需要兩個身強體壯的太監攙扶,兩兄弟走路,漢王經常走在太子前面。
這次邀請皇太孫閱兵,漢王故技重施,可是皇太孫不慣漢王這個毛病,憑著一對螳螂般細長的大長腿,邁開大步,加快步伐頻率,也不怕扯著蛋,兩下就追上去了,並且始終保持領先漢王半個肩膀的距離。
漢王敏銳的感覺到朱瞻基和太子是不一樣的,太子寬厚謙和,這個大侄子銳氣十足,鋒芒畢露,不願落後於人。
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