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邊的寒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2部分,三國之名門公子,無邊的寒冷,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南楚的詩詞水準確實比我北……魏國高得太多了,其字裡行間之中全是仙氣,這竹隱先生李白可當得‘詩仙’稱號!”
“以山川之險言蜀道之難,給人以迴腸dàng氣之感,詩中諸多的畫面此隱彼現,無論是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觀,林木之荒寂,連峰絕壁之險,皆有bi人之勢,其氣象之宏偉,其境界之闊大,確非他人可及。”
“竹隱先生以變化莫測的筆法,淋漓盡致地刻畫了蜀道之難,藝術地展現了古老蜀道逶迤、崢嶸、高峻、崎嶇的面貌,描繪出一幅sè彩絢麗的山水畫卷。詩中那些動人的景象宛如歷歷在目。”
“詩、賦雖不相同,但原理相通,此詩之豪邁壯麗、恢宏氣魄,亦可媲美《感甄賦》的華麗辭章,瑰麗想象,不知衛公子是從獲得此墨寶?”
衛泓剛剛見諸葛誕氣焰太過囂張,直接將這《蜀道難》拿了出來,但卻沒有想到一件事情,那就是這蜀道難上的作者名並不是荀粲,而是荀粲寫下來的“李白”……這就導致了大多數人認為李白便是那名動南楚的竹隱先生……
就連剛剛十分囂張的諸葛誕也走了過來,收斂起狂傲,用一種十分佩服的模樣看著衛泓說道:“衛季風,沒想到你居然和竹隱先生有jiāo情,真是令我意外呢,不錯,我也研究過《蘭亭序》,這《蜀道難》的上面的筆跡應該不會有假,像這樣完美的書法中,都存在著真正的靈氣,想要作假大抵都沒有竹隱先生的那種意境,我承認了,不是承認你,而是承認竹隱先生的才華,足可以同曹七步媲美!”
衛泓聽到諸葛誕的話,不由微微一怔,旋即他才想到這個問題,那就是在場的所有人都不知道荀粲就是竹隱先生這樣一個事實……
而諸葛誕那態度的轉變讓衛泓不由笑了起來,誰都知道這諸葛誕同荀粲一直是死對頭,如今他卻在發自內心的認同竹隱先生,若讓他知道,這竹隱先生就是荀粲,會是什麼樣的景象呢?
衛泓的笑容是如此的美麗,以至於有許多男學子都lu出了痴mi的神sè,都覺得衛泓一大男人長這麼漂亮實在是làng費了……
而諸葛誕對衛泓的笑也覺得莫名其妙,他以前厭惡衛泓,單純是因為這廝和荀粲的關係而已,如今荀粲不在,他對衛泓的觀感也不算太差,畢竟人家是河東衛家的嫡系,還要給點面子,至於他為什麼要跟荀粲過不去,他自己有時都覺得奇怪,明明可以慢慢和解的,畢竟都是有頭有臉的大世家,沒必要將關係搞得那麼僵,但是到頭來他卻忍不住就是想要和荀粲作對,就好像自己的意志不受控制一樣,智商突然急速下降……
諸葛誕這時盯著衛泓,忍不住鬱悶道:“你到底在笑什麼?”
所有的學子也將目光轉到了衛泓身上,卻聽衛泓又反問道:“不知你覺得竹隱先生是怎樣的人?”
諸葛誕面帶崇敬之sè,他仔細想了想,才道:“在我心目中,竹隱先生是一個真正稱得上隱士的老者,雖然才華橫溢,但卻沒有一絲想要憑藉才華來譁眾取寵的心思,他是一個純粹的人,無論是在琴棋書畫任何一樣都有很深的造詣,而這就是他一輩子鑽研所得,總之,雖然他不是我魏國的人,但我卻敬仰這樣真正的隱士。”
諸葛誕的一番話,完完全全是發自內心,而周圍的學子也覺得此刻的諸葛誕並不像剛剛在打擊荀粲時那樣癲狂,紛紛點頭,在他們的印象裡,這竹隱先生就是一位真正的淡泊名利的老者。
衛泓這時在眾人戀戀不捨的目光中收起《蜀道難》,臉上卻浮現出了一絲滿足的笑容,轉身離去的他輕飄飄的說道:“說得太對了,我也覺得他是一個純粹的人,因為,他是我最好的朋友——荀粲。”
剛剛還在議論的所有人全部啞然,怎麼可能,公子榜首什麼時候又成了竹隱先生了,再說,這首《蜀道難》不是李白所作嗎?
其中最為難以置信的就是諸葛誕了,他聽到荀粲這個名字,只覺得新仇舊恨全部湧上了心頭,腦子裡只有被荀粲狠狠教訓的畫面,剛剛那個對竹隱先生無比崇敬的他似乎在瞬間就失控了,他馬上大聲說道:“別聽那衛季風luàn說,荀粲就是荀粲,竹隱先生就是竹隱先生,怎麼可能是一個人,《蜀道難》這樣的豪放大氣的詩,才不是荀粲這人能寫出來的風格,這衛季風仗著自己得了一幅竹隱先生的真跡,卻開始胡言luàn語了。”
而此時卻有一位學子弱弱反駁道:“可是聽聞那公子榜首剛剛遊歷了蜀國,這衛家公子,也是同蜀國回來的……再說以前也沒聽說過這衛家公子同竹隱先生有ji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