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61部分,重生之王爺的奮鬥,開了,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趙禮手中的實力並容小視,其麾下有兩個步兵旅、半個炮兵旅,還有三萬各族協從軍及六千餘眾的輜重部隊,總兵力達到四萬五千多人,在兵力上並不輸於遼軍,反而略佔優勢。
趙禮部所屬在外人看來卻是標準的雜牌軍,認為有戰鬥力的只有兩個禁軍步兵旅和半個炮兵旅,可是在機動力上卻差的太多,與以騎兵為主的西遼軍在開闊的草原上作戰不存在任何優勢。即便打勝了,兩條腿也跑不過四條腿的,無法重創敵軍擴大戰果,最好的辦法是憑城據守利用火器上的優勢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可其偏偏又打腫臉充胖子讓出了鹽泊城這座草原上唯一的據點。
其次,有戰鬥力的便是三萬協從軍,他們是向大宋稱蕃的各遊牧民族中抽調的,戰鬥力是有的,可問題在於來路龐雜,難以統一排程,人數雖多卻難以形成合力,甚至在戰鬥中會因此形成混亂。而相對於同樣使用冷兵器作戰的西遼軍中的突闕人,他們在單兵作戰能力上又遜於對手,在混戰中並不佔優,無法成為一支決定勝負的力量。
至於輜重部隊在常人看來根本就不能算作軍隊,他們不但戰鬥力值等於零,行動緩慢不說,還是最容易受到攻擊的部隊,需要動用大批的部隊保護,牽扯部隊主官很大的精力,一向是各**隊中的最令人頭疼,可又是不能或缺的累贅。因此單指戰鬥力上而言,只有減分,沒有加分的可能。
趙禮在分兵後十分清楚自己所部的情況——防守有餘,攻擊不足。憑城據守敵人奈何不了他們,可同樣被動的防守也無法達成皇帝的意圖,難以實現逼服西遼,讓其放棄武裝干涉高昌的目的,可又不能將其重創使雙方結下死仇,從而堵死了以後合作之路。經過一番思考後,趙禮以為任何軍隊只要排程合理,物盡其用都能發揮出其最大的戰鬥力,否則世界上哪來的那麼多以少勝多的戰例。
從綜合上考慮,宋軍中戰鬥力最強的應該是禁軍系統的兩個步兵旅,他們可攻可守,機動力差的缺點可以透過預先設伏和利用地形地貌限制敵軍來彌補;其次就是在外人眼中毫無戰力的輜重旅,他們雖說是後勤部隊,可裝備與戰鬥部隊相同,接受過同樣的訓練,完全可以勝任守備和防守的任務,還可以充當預備隊使用。至於州軍他們來自邊防部隊,由於常年駐紮於邊界熱點地區,他們時刻都要防備敵軍的突襲,戰備程度最高,訓練也最為嚴格,同樣戰力不俗。
反而是那些亦民亦軍部族軍的戰鬥力在西征軍中處於末端,由於平日為民自然行為散漫難以約束,且來自不同的部族指揮上存在著聯絡不暢的問題。但趙禮以為這些還都是小問題,不是不能解決的,重要的是部族軍作為自己屬下唯一的騎兵力量,承擔著突破敵軍防線的重任。
騎軍破陣時正面的騎兵在經過沖刺後,就只能原地地和敵人肉搏,可是部族軍與西遼軍中的主力突厥軍相比,突厥人更善於單兵作戰,加上蒙古士兵的身體力量和蒙古馬的高度的劣勢,在這種情況簡直是騎兵的惡夢,很容易被敵人圍住後全數消滅。這當然不是趙禮希望看到的,所以必須予以解決……
趙禮在高寵率主力離開後,他每天出去打獵,其實哪有那閒心,他利用這段難得的時間將鹽泊城周圍百里都轉了個邊兒,哪裡有條溝,哪裡有座山,什麼地方可以設伏,什麼地方能夠宿營都做到了心中有數。而縱容士兵們在城中胡作非為,不修武備也是為了給那些西遼探子們看得,此後的主動和西遼談判、撤出鹽泊城既有表示不想與西遼為敵的意思,當然也有故意示弱麻痺敵人的想法。
而開戰後趙禮以蒙兀人阻擊西遼軍不僅是想給他們個下馬威,也是實踐他琢磨出的新戰術。在他看來蒙兀軍和突闕人相比唯一能佔到優勢的就是他們手中的弓箭,這些年宋朝禁軍都換裝了火器,挑好的留給州軍使用,可加上作戰繳獲的還有大批的堆積在倉庫中,這些就被皇帝用來援助友軍了。
蒙兀人作為反抗女真人的主要力量當然也成為援助物件,身上的盔甲和手中的弓都是大宋製造。而宋軍的騎弓和步弓是通用的,射程要比西遼軍用的騎弓遠,威力大,這樣就可以先敵開火,從而取得先機。而兩翼突出於正面的陣型正是宋軍的偃月陣,這樣衝鋒時敵人三面受敵,在密集的箭雨下必然損失慘重,前排計程車兵都會大多倒下, 從而對後排計程車兵補上補位造成障礙。
等到蒙兀騎兵衝到面前的時候,敵人未能整理好陣型時就等於無論是步兵還是騎兵都幾乎是靜止在原地,而蒙古的騎兵就藉助馬匹的巨大沖擊力將敵人無論是個體士兵還是陣型都撕開,趁機破陣。而今天的戰鬥中西遼軍太過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